为了健康、快乐、有意义地活着

来源:新华报业网 发布日期: 2015-05-05 浏览次数:

  坛主小传
  钱理群,北京大学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现代文学史研究,鲁迅、周作人研究与现代知识分子精神史研究。他以对20世纪中国思想、文学和社会的精深研究,特别是对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历史与精神的审察,得到海内外的重视与尊重。
  核心提示
  ●走出这样的困境,我的建议是,第一不要发牢骚,第二不要等待,要行动起来,从改变自己和改变周围的人的存在开始。
  ●全世界的文明历史就是各地区、各民族、各时代人在不断寻找合理价值观和幸福观的过程,寻找过程中中国积累的经验全部集中在书本里,特别是经典著作里。
  ●想见孔子,打开《论语》就可见了,不想见,合上就走了,这多自由啊,以你为主,而且完全超越时空的界限,这何等快乐!何等幸福!
  ●所以读书也应该是非功利的、快乐的、有乐趣的。应试教育的最大罪恶就是把快乐读书变成功利的读书。
  我今天的题目是“读书,为了健康、快乐、有意义地活着”。我要讲的,是鲁迅先生对青年的一些建议。
  对人性,要充满信任和自信
  什么叫合理地做人?什么叫快乐地、有意义地活着?这背后关乎如何处理人和社会、个体和群体的关系问题。鲁迅对这个问题有两句话,第一句是“人各有己,而群之大觉近矣”。就是说当每个人都感知到个体,人群就近乎于彻底觉悟了,此句强调个体的自由觉醒是社会觉醒的前提。
  鲁迅的第二句话是:“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一个真正博大的人,能感觉到自己和他人和社会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不能够只是咀嚼自己小小的悲欢。脑子里面只有自己,把个人的悲欢看做是整个世界,就违背了人的社会性。
  鲁迅提出的价值观、伦理观,叫做“自他两利”,追求自我利益与他人利益之间的平衡。那么如何实践?我的观点是“静悄悄地变革,从读书开始”。很多人对自己的生存状态感到不满、感到累、感到没意思却无力改变,于是就产生了焦躁、发牢骚、怨愤的现象,成了愤青,这就是我们当前的困境。
  走出这样的困境,我的建议是,第一不要发牢骚,第二不要等待,要行动起来,从改变自己和改变周围的人的存在开始。比如说,在这个物质享乐消费的社会里边,我们这一群人尝试着物质简单、精神丰富的生活方式;当许多人奉行极端利己主义,我们这一群人尝试着利己利他;当这个社会充满谎言的时候,我们这一群人努力地部分生活在真实里……幸福地度日,合理地做人,这是可以做得到的。
  但我强调静悄悄,别对抗,不张扬,低调说话,别大声嚷嚷“哎呀你们不合理呀”,不要摆出一副愤青的姿态。而且我们要相信一点,我们的追求,刚开始很孤独,但我们追求的“快乐、健康、有意义地活着”,是最符合人性的,对于根本的人性,要充满信任和自信,我们做得好,就会对周围产生影响,像滚雪球一样逐渐扩大。
  静悄悄的改变,从读书开始
  静悄悄的改变从哪里开始?从读书开始,这是我这些年来一直在提倡和接触的。
  读书的重要性到底在哪里?我有两个理由:第一,快乐、健康、有意义地活着,关乎幸福观、价值观、人生观,关乎我们的信仰问题。这问题的解决不能凭空想,需要知识和历史资源作为背景,世界观的解决和寻找,前提是在历史上寻找精神资源,这就需要读书。在我看来,全世界的文明历史就是各地区、各民族、各时代人在不断寻找合理价值观和幸福观的过程,寻找过程中中国积累的经验全部集中在书本里,特别是经典著作里。所以首先读经典,广泛吸取人类文明的精华,作为解决价值观、幸福观、人生观的基础。
  第二,读书本身就是一种最理想的、健康的生活方式,同时也非常快乐,读书极其快乐,也寻找意义。中国古话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可能有假,但是书中自有意义这句话无假,且是人类文明积淀的那种意义,所以读书可以延伸我们的精神空间、生命空间。
  我常说,只有在读书的时候,才最平等。每个人都可以读书,读书的时候才是独立自主的。任何人,从孔夫子到普希金,你召之即来挥之即去。想见孔子,打开《论语》就可见了,不想见,合上就走了,这多自由啊,以你为主,而且完全超越时空的界限,这何等快乐!何等幸福!此时不读,更待何时!这是我们普遍意义上说读书的意义。
  从在座的角度说,大学是人生中最好的读书的时光。我经常和大学生讨论一个问题,你们自命为大学生,但是,你们知道大学是干什么的吗?你想过大学在你人生阶段中占据什么样的位置吗?我看很多人没想过,糊糊涂涂当大学生,还自以为傲。我有两句话,第一,大学不同于中学,它有相当的独立自主性,中学你不独立,听家长、老师支配。第二,大学不同于工作以后,因为你们的任务是准备为社会服务,不要求你直接为社会服务,你有足够的时间,但却没太多的事务缠身。
  要读书,还要用眼睛读世界这本书
  怎么读书,鲁迅的建议非常重要。
  第一,大学可以看看本学科以外的书及课外的书。学理科的可看看文科的书;学文科的可看看科技的书。这样对别人别事可以有更深的了解。我们现在是知识社会,人的职业也会不断变换,安全稳定会很难,所以最重要的是你的学习能力。真正学到的东西是靠自学得来的,你的知识结构越合理,你就越能适应职业、知识不断更新的时代,这就是鲁迅的话的深层含义。
  第二,要为趣味而读书。读书大体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职业的读书,一种是兴趣的读书。鲁迅曾作一个比喻,读书就像打麻将一样,对于真正的赌徒,追求的不是赚钱,而是摸牌摸出的无限趣味。所以读书也应该是非功利的、快乐的、为乐趣的。应试教育的最大罪恶就是把快乐读书变成功利的读书。实际上读书本身就是一种快乐的生活方式。
  第三,鲁迅提倡一种随便翻翻的读书方式。读书方式可分为“正襟危坐”的读书,还有随便翻翻的读书。随便翻翻也是一种比较,比如不要只读正史,还要读野史,才能更好地了解历史的原貌。陶渊明《五柳先生传》中说“好读书而不求甚解”,几本经典不妨细读,其余的可不求甚解。中国人学文学,要读《论语》、《孟子》、老庄的书,这是中国文化的源头。还有唐诗,那是中国青春期时代的诗歌,还有《红楼梦》、鲁迅,还有《楚辞》、《史记》、苏东坡……这些都是基本的经典,对于这些要逐字逐句,其余的书泛泛而读,毕竟人的精力有限,要把精读和泛读结合起来。读多了你就会发现,有那么几个作家,你会非常喜欢,经过这样的筛选,你会找到你想读的最多的书。读书必须要读大家,这是你的依靠。
  最后鲁迅提议,倘若只看书,变成书橱,没有自己。要把读书和思考结合起来,读完书还要自己观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世界这一本活书。
  (本文编辑整理自钱理群在中国人民大学第八届“文学·青年”文学节开幕式上的演讲,内容未经本人审阅)

版权所有:南通市通州区社科联苏ICP备190438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