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届四中全会解读:制度自信从何而来

来源:郝思斯 发布日期: 2019-11-05 浏览次数:

 
  10月28日至3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在京召开,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会公报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作出了一个重要判断: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植根中国大地、具有深厚中华文化根基、深得人民拥护的制度和治理体系,是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的制度和治理体系,是能够持续推动拥有近十四亿人口大国进步和发展、确保拥有五千多年文明史的中华民族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进而实现伟大复兴的制度和治理体系。
  这“三个是”不是凭空而来,而是在改革开放40多年的伟大实践、在新中国70年的非凡历程中得来的。今天的中国为何有着坚定的制度自信?答案就在这“三个是”中。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植根中国大地、具有深厚中华文化根基、深得人民拥护的制度和治理体系
  曾经一段时间,有些人总是以西方国家的制度为“样本”“标杆”,来评价中国的制度甚至设计中国的制度改革。听起来说得头头是道,有根有据,十分唬人,但历史证明,这种制度研究和设计的思路在实践中是行不通的。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治理体系,是由这个国家的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决定的,是由这个国家的人民决定的。衡量一个社会制度是否科学、是否先进,主要看是否符合国情、是否有效管用、是否得到人民拥护。只有扎根本国土壤、汲取充沛养分的制度,才最可靠、也最管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之所以行得通、有生命力、有效率,就是因为它是从中国的社会土壤中生长起来的。在中华民族文明的发展过程中,曾经出现过世界历史上少有的辉煌时期,如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康乾盛世等,中国的国家治理水平曾代表一个时代的顶峰。然而鸦片战争后的百年,中华民族走过一段最为屈辱的历史,一步步滑入苦难的深渊。武昌城头辛亥革命的枪声,击碎了绵延2000年的封建王朝,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但君主立宪制、复辟帝制、议会制、多党制、总统制,种种国家治理体系的方案都在现实中败下阵来。直到新中国的成立,才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百年梦想,并在之后的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的历程中,取得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成果,终于找到了一种适合中国国情的国家治理路径。
  可以说,是中国独特的历史轨道、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基本国情选择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我们常说:“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到底是不是好,看的是中国发展的现实,看的是中国人民的拥护。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的制度和治理体系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领导人民创造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为什么能用几十年时间走完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
  这些奇迹与成就,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更不是别人恩赐施舍的,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具有强大生命力和显著优越性的中国制度和治理体系下干出来的。
  这种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体现在哪里?
  全会凝练概括出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13个方面的显著优势。从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到人民当家作主;从全面依法治国,到全国一盘棋;从各民族一律平等,到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每一个方面都契合国情,都植根中国大地、具有深厚中华文化根基,也都深得人民拥护。这是“中国之治”的制度密码所在,也是我们坚持“四个自信”的基本依据所在。
  新中国70年,是在风雨兼程中创造辉煌的70年。中国制度和治理体系的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不仅集中体现在70年来持续奋斗中取得的历史性进步和成就上,体现在新中国面对来自国内外风云变幻的挑战依然巍然挺拔、“红旗不倒”上,还深刻地体现在新中国具有内在的青春活力,能够顺应时代发展的进步潮流,不断自我更新、与时俱进上。“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的生动写照。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能够持续推动拥有近十四亿人口大国进步和发展、确保拥有五千多年文明史的中华民族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进而实现伟大复兴的制度和治理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这样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四个有效”:“能够有效保证人民享有更加广泛、更加充实的权利和自由,保证人民广泛参加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能够有效调节国家政治关系,发展充满活力的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增强民族凝聚力,形成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有效促进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发展,促进现代化建设各项事业,促进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能够有效维护国家独立自主,有力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维护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福祉。”归根到底,这是能够持续推动中国进步和发展、确保中华民族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进而实现伟大复兴的制度和治理体系。
  在5000多字的公报全文中,“制度”一词一共提到了77次,“坚持”一词提到了57次。“坚持”这个词之所以高频,一是在总结中国制度的显著优势时用了十三个“坚持”,同时对于未来工作的部署,也用了十三个“坚持和完善”——全会的胜利举行,意味着我们站上了向国家治理现代化奋进的新起点。未来,只要我们继续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持改革创新,突出坚持和完善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加强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就一定能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保证。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郝思斯)

版权所有:南通市通州区社科联苏ICP备190438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