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信息】
书名: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
作者:李君如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定价:38.00元
出版时间:
【作者简介】
李君如,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共中央党校原副校长,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咨询委员。现为中直机关侨联主席、中国浦东干部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院院长,兼任中国人权研究会副会长。曾任上海社会科学院院长助理、毛泽东思想研究中心主任、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主任,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副局长、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主持编写了《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习纲要》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若干理论问题学习纲要》。著有数十部著作,发表数百篇论文,多部著作和论文获国家级奖项。
【内容介绍】
本书围绕“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这一主题,从“治国”与“治党”的关系讲起,首先强调“治国必先治党”,根据国情和党情强调“治党务必从严”,研究反腐败斗争和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斗争经验,并回答了“在我们的体制下能否坚持全面从严治党”这个重大问题。其次指出从严治党的关键在从严治吏,最重要的是要抓好中央最高领导层的建设。最后把坚持全面从严治党问题和价值观建设、政治体制改革、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联系起来,落到“提高党的领导和执政能力,增强党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这两个方面的“能力”建设上。即要“以共产党人价值观建设为重点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在深化政治体制改革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下提高党的领导能力”。
【专家推荐】
李君如同志的新书《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比较全面地总结了十八大以来推进党的建设的经验,系统地阐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全面从严治党的新思想新理念新举措,原汁原味地介绍了中央许多重大部署和重要规定。这部著作篇幅不大,内容丰富,思想深刻,一定能够让许多热爱中国共产党、关心党的建设的人,更好地了解党建、支持党建、参与党建。读者需要这样的党建著作。
——虞云耀(全国党建研究会顾问、中共中央党校原常务副校长)
通俗解读全面从严治党的鲜活成果,赤诚献给党的九五华诞之厚重寿礼。
——石仲泉(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李君如同志的新著《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系统、深入地阐述了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中共中央全面从严治党的理论与实践。本书逻辑严谨,视野开阔,分析透彻,文字清新。了解今日之中国共产党,不可不读。
——谢春涛(中共中央党校党史教研部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君如教授长期从事党的理论研究工作,他的勤于思考一直给我印象极深。好好读一读面前的这本书,不仅可以体会作者思想的独到与深邃,而且可以清晰把握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脉络。这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
——王长江(中共中央党校党建教研部主任、全国政协委员、中央党校一级教授)
本书深刻地分析了治党与治国的内在联系,把全面从严治党放在党治国理政的大视野下进行研究,别开生面。读后使人对新形势下全面从严治党的意义、内涵、任务、途径有了一种新的领悟。书中所体现的不仅是关于党的建设研究领域的新拓展,而且是研究方法的新突破。
——戴焰军(中共中央党校党建教研部教授、博士生导师)
这本书以透彻的说理、严密的逻辑、生动的文笔告诉我们:中国只要有一个坚持马克思主义、以革命理想和铁的纪律组织起来的中国共产党来领导,中华民族在前进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都是可以克服的。
——辛向阳(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图书目录】
一、治国必先治党
“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多年来,我们都是这样说。十八大以来,我们不仅这样说,而且这样做。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把治党作为治国的“先手棋”来下,对党内的消极腐败因素产生了强大的震摄力,深得党心民心。
(一)治国和治党
(二)治国理政是当今中国的时代使命
(三)为什么治国必须先治党?
二、治党务必从严
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是我们党的一贯主张。现在,我们党又在十八大后的治国理政实践中秉承“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的理念,启动了“全面从严治党”的轮子。在形成和提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之时,又把“全面从严治党”纳入这一战略布局。这对于我们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切切实实加强党的建设,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因此,今天和今后我们的党建任务,就是要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下全面从严治党。
(一)“全面从严治党”的科学内涵
(二)十八大关于从严治党的战略部署
(三)把“全面从严治党”放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去把握
三、反腐倡廉和密切党群众关系的两场斗争
坚持全面从严治党,靠的是行动,而不是靠宣言。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全面从严治党的最大特点,就是:行动。党中央秉持“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的理念,在加强党的建设、从严治党过程中,一手抓反腐斗争,一手抓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惩治和教育两手一起抓,既整肃了党的队伍和党风,又在群众中树立了党的新形象。可以说,这是全党扶正祛邪的两场斗争,在党内外、海内外产生了强烈的反响。
(一)雷厉风行的反腐败斗争
(二)大张旗鼓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四、在我们的体制下能否坚持全面从严治党?
“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我们说了多年,党的十八大后成为现实,大获好评。对于这一变化,有人担心能不能坚持下去,有人认为从严治党这些做法在强势领导下能够做到,但没有制度保证,难以持续。这种种担忧和想法,是需要研究和回答的。
(一)在自我监督中从严治党
(二)依规治党和以德治党相结合
(三)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
五、全面从严治党关键在从严治吏
我们讲全面从严治党,“全面”不等于没有“重点”。全面从严治党有许多工作要做,其中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抓领导干部这一“关键少数”。我们国家要出问题主要出在共产党内,我们党要出问题主要出在干部身上。因此,“党要管党,首先是管好干部;从严治党,关键是从严治吏。”这是习近平从严治党思想的重要观点。
(一)“打铁还需自身硬”
(二)以干部的“三严三实”落实全面从严治党
(三)以干部的选贤任能、严格管理和监督问责坚持全面从严治党
(四)以干部能上能下破除“官本位”
六、全面从严治党最重要的是中央领导层的建设
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提出全面从严治党这一战略思想的过程中,有一个最突出的亮点,那就是严于自律,从自己做起。抓党建首先抓中央领导层,这既是习近平总书记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特点,也是党中央全面从严治党的决策能够落到实地的最重要最根本的保证。
(一)从邓小平的“政治交代”讲起
(二)以身作则,带头学习、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三)严于律己,制定约束自己的“八项规定”
七、以共产党人价值观建设为重点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增强党的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是我们坚持全面从严治党,特别是坚持从严治吏的重要目的。实践告诉我们,要达到这一目的,除了要选好用好管理好干部,最根本的,是要解决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共产党人的价值追求问题,加强党的价值观建设,特别是权力观建设。
(一)弘扬为民、务实、清廉的共产党人价值追求
(二)“圈子文化”不是共产党人的文化
(三)关键在树立“权由民所赋,权为民所用”的共产党人权力观
八、在深化政治体制改革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对于执政的中国共产党来说,坚持从严治党,不仅要弘扬共产党人的价值取向,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而且要能够更好地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为人民执好政、掌好权。而要达到这样的目标,就要深入学习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治国理政思想,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包括推进党的领导制度改革、民主政治制度改革和法治中国建设,探索符合中国实际的民主政治体制和法治国家实现形式。这样做,既抓住了党这个“关键”,又“办好”了“中国的事情”。
(一)从《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学习中国共产党的治国理政思想
(二)在党的领导制度改革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三)在健全协商民主制度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四)在全面法治中提高党的国家治理能力
九、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下提高党的领导能力
中国共产党和世界上许多政党不一样,不是选举党,因而也不是一个单纯的执政党,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即整个中国社会的领导核心。我们强调全面从严治党,并在加强党的建设中“办好中国的事情”,不只是要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办好政权的事情,执好政、掌好权,而且有更大的志向、更高的追求,要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下提高党的领导能力,办好中国社会和中国人民的事情,即要为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进一步为实现具有“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四个元素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这就进一步突显了我们坚持从严治党有多重要!
(一)欧盟为什么要为中国共产党生日举行座谈会和研讨会?
(二)在协调推进“四个全面”中提高党的领导能力
(三)以发展新理念引领中国大趋势
(四)提高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结束语:在全面从严治党中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精彩书摘】
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
落实十八大精神,全面深化改革,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关键在党,关键在坚持从严治党。我们讲要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就要在“坚持”二字上下功夫,就要在依规治党上“坚持”,在以德治党上“坚持”,在依规治党和以德治党的结合上“坚持”,而不能时紧时松,更不能半途而废。其重要目的,就是要在党内和整个社会营造一个健康的良好的政治生态。有了这样的政治生态,就能够把全面从严治党持续推进、坚持下去。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注意到并提出了这个重大问题。
近年来,中国的自然生态恶化,令人担忧;政治生态恶化,更令人担忧。因为,生态是人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环境。关于政治生态,学术界有各种讨论,比较多的学者认为它是一种官员的从政环境,其实质是一种执政党生存和发展的“软环境”,是相对于自然生态、经济秩序而言的社会政治风气和政治发展环境。也就是说,政治生态作为一种社会政治风气和环境,是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的综合体现,也是政治行为所面临的文化的、心理的压力,是一种以无形的方式左右人的行为的“潜规则”。我们都知道,任何社会都有好的政治风气和坏的政治风气,但是在一种风气没有形成社会政治压力之前不能说已经形成一种社会政治生态,只有在一种风气形成社会压力之后才能说它已经成为一种社会政治生态。
这里所说的“压力”,是一种无形的心理压力。比如在政治生活中,遇到可以提拔的机会,不去给领导或有关人员打招呼就心里不踏实,人家给领导送礼你送不送心里很纠结,这种种压力本来不应该是压力,而现在成为压力了,这就是政治生态出问题了。如果干部为提拔争先恐后为领导送礼,那就是整个政治生态都恶化了。一旦这种政治生态出问题或恶化,就成为一种社会现象。这几年,党内出现的问题,诸如权力寻租、权钱交易、权色交易、官商勾结、任人唯亲、买官卖官等腐败现象不仅屡禁不止,没有能得到及时有效的遏制,而且有的方面逐渐演变成了某种“潜规则”,形成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思想格格不入的社会政治生态。这就是为什么邓小平要发出“这个党该抓了,不抓不行了”的警告的原因。这种不良的从政环境或政治生态,比出几个腐败分子更为可怕,因为它是不断滋生腐败的环境和土壤。
我们必须注意到,这种从政环境或政治生态是社会性的,而不仅仅是党内的。比如到医院找医生开刀做手术,不送红包心里不踏实;节日到了,不给幼儿园阿姨送礼物,担心阿姨会对孩子照顾得不好。诸如此类无形的压力、“潜规则”,这几年我们许多人几乎都碰到过。社会上这样的问题一旦成为风气,就会从根本上动摇社会伦理道德,瓦解社会法治基础,成为干部的从政环境或政治生态。
因为,一个社会的政治生态好不好,主要体现在全社会对“耻”的态度和做法上。“耻”是一种道德禁区。一个人也好,一个社会也好,如果连道德的禁区都可以突破,什么制度、规矩、纪律、法律都会随之失效。一旦社会形成“不以耻为辱,反以耻为荣”的风气,并且不以耻为荣的人在社会政治生活中难以生存和发展,而不以耻为辱的人则春风得意、平步青云,这个社会的政治生态就大有问题了。前几年我们在某些方面,比如文艺生活中对低俗的东西见怪不怪、不怪才怪,只能说明我们的文化生态出问题了。在政治生活中也是如此,当“没有钱办不成事”的个别现象变成“没有钱办不成的事”这种普遍现象的时候,诸如一些地方、一些部门出现不以买官卖官为耻,而以买官卖官为荣,并且驱使一些以买官卖官为耻的人也无奈地按照这样的“潜规则”走上这条谋官之路的时候,我们的政治生态就出大问题了。这种状况如果得不到有效遏制,最后就会出现“礼崩乐坏”那样不可收拾的局面。
为什么会出现政治生态恶化的问题呢?
大量的事实告诉我们,政治生态恶化,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是一件小事一件小事累积起来,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这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实际上是制度的解构过程。邓小平曾经说过,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走向反面。现在,我们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深化了,这就是制度虽好如果不能坚持,也会使坏人任意横行,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走向反面。我们现在遇到的问题,是十分尖锐的。在一些人的心目中,存在着“三个淡化”的现象。这就是:党的政治规矩被淡化,“潜规则”取代了党的政治规矩;党的道德准则被淡化,逐利原则取代了道德准则;党的纪律被淡化,姑息迁就取代了党纪国法的严肃性。这“三个淡化”和政治生态恶化互为原因,也互为结果。也就是说,政治生态出问题,就会导致并表现在“三个淡化”上;而“三个淡化”成为一种风气,又会导致并表现为政治生态恶化。这就是制度的解构。所以,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领导干部抓起,结合社会风气的治理,下大力从严治党,依法治国,从多方面营造健康的政治生态,是十分必要、十分及时的。
那么,怎样营造一个良好的从政环境,怎样营造一个良好的政治生态呢?
首先,要抓党风。在党内要弘扬党的优良传统,特别是要加强党的理想信念教育;同时要加强党内法规建设,严格执法执纪,对党内的种种消极和腐败现象决不姑息养奸;还要对广大共产党员和党的干部加强道德建设,守住做人做事的思想道德底线。而且,这一切必须从各级领导干部首先是高级干部做起,由领导干部带头把党的规矩一项一项落到实地。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领导干部要坚守正道、弘扬正气,坚持以信念、人格、实干立身;要襟怀坦白、光明磊落,对上对下讲真话、实话;要坚持原则、恪守规矩,严格按党纪国法办事;要严肃纲纪、疾恶如仇,对一切不正之风敢于亮剑;要艰苦奋斗、清正廉洁,正确行使权力,在各种诱惑面前经得起考验。只有这样,才能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形成党内健康的政治生态。
其次,要抓家风。特别是,要把管好干部的家属和亲属纳入党风建设,把党员干部的家风和党风建设结合起来。许多干部出问题,突破口都是家属和亲属。我们有的干部,在工作中遇到一些问题大多能够坚持国家法律和党的政策,但是一旦遇到家属和亲属的要求,或者一些人通过干部的家属或亲属等渠道来办事,就难以按原则办事。古人尚且懂得治国不仅要“修身”,而且要“齐家”,我们党的干部更要懂得家风和党风相辅相成的道理。只有这样,才能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够抵御不正之风的侵袭,形成良好的政治生态。
最后,要抓民风。由于政治生态是一种党风和社会风气交织在一起的从政环境和社会政治活动生态,因此要在全社会加强法治教育和道德建设,在全社会树立守法崇德的正气。我们要在全社会加强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建设,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教育。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党风和社会风气、官风和民风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健康的政治生态。
当然,社会政治生态的破坏不是一朝一夕的事,社会政治生态的重建也要经过持之以恒的长期努力。在2014年6月30日中央政治局第十六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党的建设,必须营造一个良好的从政环境,也就是要有一个好的政治生态。他特别强调指出,抓作风既要着力解决当前突出问题,又要注重建立长效机制,下功夫、用狠劲,持续努力、久久为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