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方兴未艾,潜在市场需求大,是未来的重要战略性市场。今年通州将继续实施“互联网+”通州行动计划,加大互联网基础设施投资力度,深入推进智慧通州建设。农村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兴业态,凭借其低成本、高效率的优势,正愈发成为我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农业供给侧改革、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的重要推动力。
一、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现实意义
根据阿里集团统计,2016年我国农村电商市场将增至4600亿元,而2014年才1800亿元,翻了一番还不止。农村电商蕴藏着巨大的市场空间。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支持电商、物流、商贸、金融等企业参与涉农电子商务平台建设”;2015年7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 +”行动的指导意见》,要求积极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江苏省相继出台了加快互联网平台经济发展、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等意见,对发展农村电子商务作出了具体部署。可以说,农村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将对农业与农村的发展起到无法估量的作用。
(一)有利于拓宽产品销售渠道,增加收益
电子商务的特点是利用网络的无界性扩大了市场范围,只要网络触及的地方,就可能成为产品的需求市场。广大农户以及农产品加工企业可以从网上找到分散在全国各地甚至是世界各地的交易对象,摆脱在传统交易中价格谈判时的被动处境。还可以通过网络查询到市场的需求信息,有针对性地组织生产,降低产品滞销的风险。
(二)有利于推进产业化经营,培育龙头企业
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对象是实物商品,对运输要求比较高,在运输之前要进行初级包装、加工,以保证产品质量。通过对农产品进行加工,可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价值,为农民、农业企业带来更多利润。电子商务的应用会进一步推进农业生产的产业化经营,培育出更多的产业化龙头企业。
(三)有利于营造创业氛围,拓宽就业渠道
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有利于吸引本地年轻人返乡利用家乡的特色资源,通过互联网自主创业,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还能拓宽就业渠道,同时能够吸引大量专业人才发挥他们的专业特长,为我区农业企业或农户提供电子商务的配套服务。
二、通州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有利因素
(一)区位优势比较明显。通州位于中国东部沿海走廊与长江入海口“T”字型交汇处,地处长江下游、长三角北翼腹地。我区是苏(江)南进入苏(江)北的第一站,是融入苏南、接轨上海的桥头堡。区内随着江海大道高架、东快速路、金通二大道、龙昌大道等重点交通工程相继通车,初步形成“十二横十纵”主干道路骨架网络,随着沪通铁路、锡通高速、海启高速等新的大通道建设,加上兴东机场获批国家航空一类开放口岸,独特的区位资源优势、区域性交通枢纽优势全面凸显。
(二)经济发展水平较高。2015年我区地区生产总值突破940.2亿元,年均增长11.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646元,同比增长8.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361元,同比增长9.1%,我区跃居全国科学发展百强区(市辖区)第30位。2015年,全区217个村,村营收入总额达20680万元,村均95.3万元。所有村村营收入达30万元以上,63%的村达50万元以上,31%的村达70万元以上,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奠定了发展电子商务的物质基础。
(三)信息化建设初见成效。近年来,我区高度重视农业信息化工作,加强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农业信息社会化服务能力,乡镇农技部门、农业市场竞争主体的上网工作取得很大进展。我区基本形成了区、乡镇、村三级,覆盖面比较广,以农产品市场信息服务为重要内容的信息组织机构体系;通过建立包括村级信息服务点、农业龙头企业及种养大户构成的示范体系,架构覆盖全区服务“三农”的信息网络平台;开通了通州农业信息网,通过网上信息服务及时向广大农民提供农产品生产、价格、销售等市场信息,积极引导农民走向市场。
(四)农村电商发展逐渐步入轨道。近年来,我区把发展农村电子商务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新渠道。川姜镇的志南村、志浩村、三合口村、义成村,锡通园区的塘坊村等8个村被阿里研究院评为淘宝村,其中,川姜镇三合口村网店总数377家,从业人员2000余人。他们主要通过淘宝、天猫、阿里巴巴、京东、微商等电子商务平台开展电子商务活动。东社镇的开心农场已开始尝试通过微信公众服务平台开辟拓宽在线销售渠道,积极开展农产品线上销售、线下田园生态观光旅游及农家乐餐饮娱乐活动。此外,我区积极引导合作社开展网上营销,推荐双带果蔬、加成粮食等合作社入驻南通农产品网上营销平台,推荐多利联社、裕洲蔬菜等合作社申报“苏宁易购江苏馆-江苏农民合作社旗舰店网销产品”,组织龙头企业产品入驻南通农产品专业销售平台,引导企业开展网上销售。
三、影响我区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制约因素
(一)政府引导力度还需加强
虽然区政府在政策方面给出了很多优惠,也给从事农村电子商务的企业和个人做了部分培训,但是政府在整合资源、合理有效引导等方面还存在需要加强和改进的地方。我区现有12个镇4个街道,每个镇(街道)都有自己的特色产品,但是电商从业人员总体比较分散,他们从产品选择、包装、物流发货一般都是自己完成,存在进货渠道混乱以及质量没法保证的问题,尤其是农产品,相对更加分散,由于知名度不高,缺乏宣传和包装,致使没有产业优势及竞争力。特别是电商由于进货渠道和货源相近,同质化竞争普遍存在,竞争压力大而利润不高,影响农村电商的发展。
(二)行业间发展存在不均衡
通州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行业集中度高,家纺行业电商参与人数及交易额远高于其他行业,阿里巴巴后台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家纺电商交易总额600亿元,50%卖家,70%发货均在南通,以此推算,南通地区的家纺电商交易额300亿元左右,按家纺电商分布情况估算,通州的年成交量超过150亿元,主要集中在南通家纺城。但良好的发展势头并未形成好的行业示范效应,家纺行业以外的其他行业电子商务发展速度缓慢。
(三)农村电子商务人才缺乏
目前,长期生活在农村的人群以中老年为主,他们的生活及思维模式比较固定,起早贪黑,活动范围以家、田地为主,大部分人文化素质相对较低,不会用电脑,对于互联网服务从未接触过,很多农民甚至连电子商务的概念都不了解,没有任何网购经历,更别提利用网络来销售农产品了,这大大降低了农民进行电子商务的意识。此外,电子商务的发展还需要大批专业技术人才,但是由于城市与农村的各项政策及发展机会差距较大,许多接受过正规教育的通州籍大学毕业生首选留在城市发展,即使回到家乡一般也更愿意在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大企业工作,这些现象大大制约了农村电子商务的持续发展。
(四)相关配套措施相对滞后
目前,我区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农村电商服务平台,不能为农村电商提供咨询、政策帮扶、仓储、物流等一站式服务,农村电商主要靠个体自行摸索创业,无法得到有效的扶持和技术帮助。虽然我区农业信息化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还存在城乡间发展不均衡的现象,靠近城镇的农村与偏远的农村地区,网络普及程度不同。现有的各种信息平台也都还停留在提供农产品的供求基本信息服务方面,真正实现通过农村电子商务平台的交易在农产品交易总额中所占比例还很小。从事电子商务最大的制约因素是物流交通,而我区乡镇一级的物流交通体系还有待加强。许多从事农产品、土特产在线销售的卖家,尤其是个人卖家,食品安全认证普遍存在漏洞。
四、促进通州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对策思考
(一)加大政府扶持力度,营造良好发展氛围
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扶持与引导。首先,由政府办牵头,成立由商务局、农委、财政局、市场监督管理局、供销联社、人社局、邮政局、团区委等相关职能部门组成的通州区农村电子商务工作领导小组,对全区扶持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政策进行梳理、整合,进一步明确各部门的工作职责,统一扶持意见,由区政府发文出台全区统一的扶持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文件,从财政、税收、土地、社保等多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其次,加强监管力度。目前我区网上销售交易规则、安全追溯、信用约束、支付手段、索赔纠纷解决等处在探索阶段,一旦出现质量安全问题容易被放大,影响的将是全区电商声誉。农业、商务、市场监督管理等部门要建立产品质量及安全信用等级,借助移动视频监控、二维码、物联网等新技术加大监督力度。最后,搞好宣传引导。利用各主流媒体、微信等,加大农村电子商务宣传普及力度,开展涉农及加工企业、产品和农家乐、乡村旅游等品牌塑造、产品宣传与推广,着力营造浓厚的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氛围。
(二)推动农业特色产业与电子商务融合发展
农村电子商务发展需要有好的产品,而农业特色产品也需要通过电子商务做大做强。我区可以借鉴睢宁沙集、沭阳颜集、丰县大沙河等网上销售的经验,指导农民研究消费需求,充分挖掘我区农业资源优势、产品优势,加大网上营销力度,形成一批有主打产品、知名度高、市场信誉好的特色网店。要依托知名特色网店,带动“一村一品”产业基地做大做强。具体可以通过鼓励大学生村官、返乡农民、种养大户等主体开设网店,促进特色产品生产和农村电商融合,形成“一村一品一店(网店)”的发展格局,构建以“一村”培育“一品”以“一品”作响“一店”,以“一店”致富“一片”的“农业+互联网”新业态,发挥网上销售增加销量的优势,推动镇、村加强规划,抱团发展,围绕各镇、村农业产业优势和区位优势,推动农业走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市场化运作、品牌化营销的路子,围绕优势产品建基地,抓住机遇,应用现代装备、现代科技推动产业转型升级,集中力量突破2~3个地域品牌,重点塑造一批单品品牌,进一步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带动农民增收。
(三)加强农村电子商务人才队伍建设
1、提高农民电子商务专业技能。电子商务具有互动性,不但信息供给者要不断地输出信息,也需要信息需求者及时地反馈信息,只有这样才能供需相长、共同发展。这就需要对农民进行信息技术和电子商务的培训,使农民掌握从网络上检索到需要的信息,以及在网络上交易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并敢于利用新的信息技术改善农业生产。相关主管部门要把电子商务培训纳入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农业科技入户、农民创业等各类培训工程,每年至少安排500个农村电子商务专项培训名额,经常组织农民到电子商务发展好的地区参观,通过培训,让更多的农民参与到电子商务的经营活动中来。
2、坚持育才和引进人才并重。首先,加大现有电子商务从业人员的培训力度,重点培养农村电商带头人。发挥回乡大学生、返乡农民工、农村知识青年以及大学生村官等人群知识水平较高、接受能力较强的特点,对其进行网购操作、网上开店技巧和特色产品信息采集发布、创意设计、营销推广、行情分析、促销活动策划、包装、在线客服等针对性案例教学和体验式实训相结合的电子商务实战培训,通过培训鼓励他们开设网店,提供看得见、学得会的示范,让他们成为农村电子商务的领头人。其次,相关部门可以提供丰厚的待遇或优惠政策,加大高层次电商管理团队和人才引进力度、鼓励电子商务职业经理人以及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到农村发展,为农业企业及农民在技术、销售等方面提供指导,还可以结合每年的村官招聘计划,设置专门的岗位吸引电子商务人才。通过这些措施培养一支农村电子商务建设的主力军。
(四)加强农村电子商务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建设是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基础,我区应把农村无线通信网络、宽带网络等纳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优化网络体系。信息网络运转基本正常后可向社会吸纳再发展资金,鼓励网络运营企业最大程度地降低网络资费,最大限度开展面向农民的公共信息服务,本着“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与用户建立利益共同体,对电子商务网络系统逐步实行企业化管理,以确保形成长效机制。调查中我们发现,由于农村交通不方便送货成本高,物流配送体系在农村不够完善,存在送货慢或无法送货的现象。物流体系是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基础,通过完善农村物流体系,可以引导电商企业用好现有物流网络资源,加强与邮政快递、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合作,考虑在税收或政策上给予物流企业必要的支持,鼓励物流企业重点加强农产品冷链物流配套设施建设,完善相关服务,推进城乡物流配送体系建设,为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五)构建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平台
我区农村电商发展处于起步阶段,需要各方面共同发力,形成发展合力。首先,政府部门要牵线搭桥,依托各类会展平台和论坛,组织农民合作社开展形式多样的交流活动,对接各类涉农电子商务平台和电子商务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有效衔接产需信息,促进农产品和农业生产资料实现线上销售。主动与知名电商对接,借助京东、淘宝、苏宁易购等知名电商网上销售平台优势,建设地方特色馆、特色网店。其次,加强区级农村电子商务服务中心建设,集聚土地、资金、人才等资源,搭建农村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在技术培训、业务咨询、经验交流、电商项目策划等方面开展公益为主、市场为辅的农村电商服务。推进乡镇电商综合服务站建设,重点在中心镇及经济较发达、特色产业(品)突出、交通便利、人口集聚的村,依托已建直营店(农家店)、 村级服务中心等建设电商服务站(点),使其具备网络销售购物(代购代销)、农产品信息采集、农村生活服务、缴费支付、创业等功能,将其打造成全方位满足衣食住行各种需求的电商服务网点。推动阿里巴巴、京东、苏宁云商等知名电商在我区建设电商运营服务中心并延伸到镇、村建设服务站(点)。最后,加强协会合作平台建设,通过协会平台强化电商企业的抱团发展,通过组织会员在平等协商基础上制定对全体会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业自律公约,避免区域内同质化竞争和恶性竞争,每年安排一定的资金用于网商协会建设。
(六)创新举措,科学推进农村电商快速发展
首先,主管部门可以在全区范围内开展农村电子商务创业方面的好点子征集活动,集思广益。征集的点子可包括全区农村电子商务建设的某一个方面或者整体情况的意见和建议,比如说政策支持,也可以提出具有一定发展潜力的网上创业项目、发展思路或是网商发展对策等等。其次,可以开办网商创业论坛,邀请农村电子商务创业成功者,结合自身经历,将创业感想体会等通过现身说法的方式进行分享,或者请电子商务专家解读电子商务发展趋势、最新政策、营销技能技巧等,并通过电视、报纸、网络以及“通州发布”微信公众号等方式进行宣传,让广大创业者能第一时间掌握最新的资讯。最后,在取得一定成就的网商群体中,评选表彰一批表现积极,能影响和带动周边人群从事农村电子商务进行创业的先进典型特别是优秀青年典型,发现一批优秀网商人才,选拔扶持一批优秀项目,帮助有志于从事电子商务创业、有创业潜质和发展潜力的群众把创业计划变成创业行动,将创业理念转为创业实践,通过典型宣传示范效应,鼓励带动更多的群众从事农村电子商务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