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转型发展 加快富民进程 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在中国共产党南通市第十二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2016年9月26日)
陆 志 鹏
同志们:
我代表中共南通市第十一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
中国共产党南通市第十二次代表大会,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大会的主题是:推进转型发展,加快富民进程,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过去五年工作的回顾
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我们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视察江苏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与时俱进丰富拓展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目标内涵,优化完善发展思路,逐项落实“五个迈上新台阶”重点任务,市党代会确定的主要目标圆满完成。
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注重量质并举,力求调速不减势、量增质更优。2015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148亿元,五年连跨3个千亿元台阶;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26亿元,五年翻了一番。县域经济竞相发展,各县(市)均跻身全国县域经济与县域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和工业百强县行列。
创新转型迈出坚实步伐。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快转方式、调结构。南通被列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宽带中国示范城市,入选中欧绿色智慧城市试点。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科技进步贡献率明显提高。“十二五”期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511家,工业技改投资年均增速高于工业投资14.8个百分点,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工业比重分别提高11.5个和12.6个百分点,船舶海工、家纺成为国家级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建筑业总产值居全省之首,成为江苏建筑产业现代化示范城市。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高8.6个百分点。新增金融机构11家、上市企业10家。农业基本现代化实现程度位居苏中苏北首位,被列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全面深化改革有序推进。建立深化改革组织工作体系,实施重点改革70多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协调推进。陆海统筹发展综合改革、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叠石桥国际家纺城市场采购贸易方式等列入国家级试点,并取得初步成果。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稳步实施,落实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进展顺利。
开发开放实现重大跨越。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沿海开发、江海联动、陆海统筹乘势推进。崇启大桥建成通车,沪通铁路长江大桥开工并加快建设,临海与沿江高等级公路对接贯通,海洋铁路建成,宁启铁路复线电气化改造完成并开通动车,长江干线太仓至南通段12.5米深水航道通航,兴东机场建成国际机场,公铁水空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十二五”以来,海安、如皋、海门开发区和南通高新区晋升为国家级开发园区,南通综合保税区获批,国家级开发开放平台达到6个;新增洋口港、启东港、兴东机场3个一类开放口岸,总数达到5个;通州湾江海联动开发示范区获批设立。全市实际到账外资连年稳定在20亿美元以上,新引进世界500强企业46家、央企49家;外贸进出口总额平稳增长;境外投资、对外承包劳务增长迅猛,成为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江苏“走出去”先行先试试点城市。
城乡统筹发展取得成效。加快新型城镇化和城乡发展一体化进程,“十二五”期间,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6.8个百分点。城市建成区面积进一步扩大,快速畅通工程全面推进,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县(市)城建设步伐加快,重点镇和中心镇建设力度加大。通洋高速建成,高速公路实现县县通,农村客运实现村村通。持续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绿色发展指数全省第一,成功创建国家生态市,各县(市)创建国家生态市(县)均通过命名或考核。
文化强市建设成果喜人。强化先进思想文化建设,文化凝聚力、引领力不断提升。加大公共文化服务投入,市及各县(市)一批重点文化设施项目建成使用,中华慈善博物馆建成开馆,环濠河博物馆群成为首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示范项目,全市万人拥有公共文化体育设施面积五年翻了一番。“十二五”以来,培育市级以上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44个,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达34%。全国首家海峡两岸文创产业合作区落户港闸。文学艺术创作出新出彩,200多件作品获国家、省级奖。精神文明建设深入推进,涌现出宋英、徐超、吴锦泉等重大典型,实现全国文明城市“三连冠”,各县(市)均成为省文明城市。
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努力增加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供给,“十二五”期间,办成重点民生实事项目215项,财政用于民生支出比重由70.5%提高到75%。新增就业45万人,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1%和12.5%。完成人均年收入低于5000元人口脱贫任务。全面普及15年教育,成为全国首批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地级市,5所高校升格或更名。五大社会保险覆盖率达97%。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逐步健全,医药卫生体制逐步完善。率先建立基本照护保险制度。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体系基本形成。“菜篮子”工程、饮用水安全和备用水源建设得到强化。
民主法治建设全面加强。支持人大立法和依法监督,首部地方法规《南通市濠河风景名胜区条例》出台,“万名代表小康行”活动有声有色。法治政府建设进程加快,依法行政能力不断提高。政协民主监督作用充分发挥,协商民主走向制度化、常态化。爱国统一战线发展壮大。党的群团工作取得新成绩。全国双拥模范城实现“六连冠”。社会治理方式在创新中拓展,矛盾纠纷大调解机制、诚信南通建设、崇川社区邻里街坊治理等经验在全国产生较大影响,蝉联全国法制宣传先进城市,公众安全感、法治建设满意度位居全省前列。
管党治党水平明显提升。坚持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抓党建,党建引领和保障功能增强。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从严从实、标本兼治的制度体系日益完善。县、乡两级党委换届圆满完成。选人用人公信度和满意度不断提高。党管人才水平进一步提升,人才发展主要指标进入全省前列。基层党组织在服务中教育引导群众工作全面推进,选派驻村“第一书记”、整顿软弱涣散村(社区)党组织取得实效。党风廉政建设、“三清示范区”创建、机关作风建设持续加强,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省、市委十项规定有效落实,反腐败斗争深入开展,党风政风进一步好转。
五年的发展成就令人鼓舞。这是党中央和省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历届市委继往开来、接力奋斗的结果,是全市上下开拓进取、团结拼搏的结果。我代表中共南通市委,向全市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向驻通部队,向离退休老同志,向所有关心、支持南通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同时,我们也清醒看到面临的挑战和问题,突出表现在:经济总量较大但人均水平不够高,产业门类较多但集聚度、竞争力不够强,中心城市首位度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城乡居民收入增长趋缓,社会稳定方面的风险和隐患不容忽视,干部能力建设、基层组织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仍需加强。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五年的实践,我们深刻体会到:第一,发展是南通必须始终凸显的主题。在宏观形势错综复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我们把握大势,保持定力,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营造重实业的良好氛围,充分激发广大企业家、各级干部的主观能动性,较好地实现了经济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第二,创新是引领南通发展的第一动力。面向未来发展制高点,我们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着力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加快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正在走出一条以创新引领转型、以转型实现发展的新路。第三,富民是推动南通发展的最终落脚点。顺应老百姓追求物质富裕与精神富有的新期盼,我们坚持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有机统一,既关注群众当前诉求、办好民生实事,又着眼长远安排、完善长效机制,让人民群众在改革发展中有了更多的公平获得。第四,团结稳定是做好南通一切工作的重要前提。懂团结是真聪明,会团结是真本领。稳定是和谐的基础、发展的保障。离开了团结稳定,改革发展将无从谈起。我们倍加珍惜团结,全力维护稳定,营造了有利于发展的和谐环境。第五,加强党的建设是南通各项事业发展的根本保证。按照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新要求,我们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找准党建工作和中心工作结合点,形成了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格局。以上五个方面,是全市上下在改革发展中积累的宝贵经验,也是未来发展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应当长期坚持、不断完善。
今后五年的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面对国际形势和国内发展阶段特征的重大变化,着眼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科学确立“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鲜明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为我们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省委希望南通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抢抓机遇,加快发展。我们要深刻领会、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坚持好上又好、能快则快的发展要求,推进转型发展,加快富民进程,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以新理念为引领,推进转型发展、加快富民进程,南通大有可为,也应该大有作为。这是落实国家和省对南通定位,争创区域先行优势的战略选择。我市在陆海资源、交通区位、民间资本、地域文化等方面有着独特的比较优势,在“一带一路”战略和产业国际分工合作中处于重要节点位置。国家和省明确南通建设区域性经济中心等功能定位,是对我市综合发展条件与潜力的肯定,也赋予我们在全国和江苏开放发展、协调发展大局中的重大责任。我们要自觉对照定位要求,提升发展标杆,丰富小康内涵,努力成为长三角北翼发展的桥头堡和全省发展的重要增长极。要深刻把握当前区域经济竞争加剧、资源要素偏好性流动加快、行业和企业分化加速的趋势,营造更优的经济环境、政务环境、商务环境和生态环境,努力在资源要素激烈争夺中成为优选地,将比较优势充分转化为竞争优势和发展优势。这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紧迫任务。我市正处于工业化中后期和转型初期,面临着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实现增长动力转换的双重任务,迫切需要把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新常态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中之重,全力推进转型发展。要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大趋势,抓住中国制造2025、新型城镇化和城市化发展的政策窗口期,着力破解产业处于中低端、生产要素供给不匹配、城市和交通功能不强等结构性矛盾,奋力爬成长之坡、过转型之坎,在结构优化和动能转换中开拓新的发展空间。这是彰显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创造全市人民美好生活的内在要求。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的是要加快富民进程,实现全市人民物质富裕和精神富有。从我市小康指标监测情况看,作为核心指标的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仍是一块明显的短板。人均收入水平偏低的背后,是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不高,产业结构不尽合理,全员劳动生产率还有待提高。我们要通过经济中高速增长来夯实民生建设的物质基础,通过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增添发展和富民的新动力,通过优化商品结构和公共产品供给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时也倒逼经济转型升级。因此,全市上下必须坚持好上又好、能快则快发展,加快提升城市综合实力和竞争力,推动实现高水平的全面小康。好上又好,就是对“好”的追求永不止步,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能快则快,就是对“快”的要求不设框框,既不因急躁而盲目设定不切实际的指标,也不因懈怠而随意降低经过努力可以实现的速度,充分释放各种要素的最大潜能,推动南通发展迈上新台阶。
今后五年全市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视察江苏重要讲话精神,围绕落实“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新发展理念,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坚持好上又好、能快则快的发展要求,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陆海统筹发展综合改革,推进转型发展,加快富民进程,努力建设“强富美高”新南通,让全市人民共享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成果。
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是,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们所追求的高水平,不仅要体现在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各项指标的实现值上,而且要体现在与全国和省内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先进地区的可比性上,更应体现在全市广大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上。经济实力更强。经济总量、均量、质量同步提升,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快于全省平均水平,总量迈上万亿元台阶,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全省平均水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力争达到千亿元。人民生活更好。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力争分别达到6万元和3万元。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就业、社保、教育、文化、医疗、养老水平等走在全省前列,城乡社会事业发展更加均衡。城乡环境更美。PM2.5浓度降幅、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地表水优良比例等主要环境指标好于全省平均水平,节能减排完成省下达目标,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文明程度更高。人民群众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素质明显增强,城市文明程度稳居全国先进行列,成为江苏有影响力的思想文化建设高地和道德风尚建设高地。社会治理更优。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体制机制。法治南通、平安南通建设持续走在全省前列,成为江苏社会安全感最高的地区之一。
根据上述奋斗目标,今后一个时期,我市城市发展的战略定位是:
——长三角北翼经济中心。现代产业体系更趋完善,初步建成长三角特色产业科技创新基地、长三角北翼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现代物流基地,与周边城市的经济联系更为紧密,资源要素集聚、辐射功能显著增强,在长三角城市群中的竞争力、影响力明显提高。
——重要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连接上海、苏南跨江通道和全国主要城市通道更加快捷,沿江沿海港口集疏运功能显著增强,市域内各种交通运输方式实现高效互联互通,构建起“外成环、内成网”的交通网络,形成公铁水空管多式联运的现代交通运输体系。
——具有区域影响力的创新之都。构建以中央创新区为核心、科技园区为载体、创新型企业为主体的全市域创新网络。打造创新要素高度聚集、深度融合,创新活力竞相迸发,重点产业自主创新能力跻身行业前沿的创新高地。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和人才强市、青年和人才友好型城市。
——宜居宜业富有魅力的花园城市。城市交通、绿地、湿地系统优化完善。濠河、狼山和滨江临海的城市特色进一步彰显。历史文脉得到传承。市民生活便捷度、舒适度显著提高。建成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
今后五年的重点任务
实现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要把握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丰富内涵,结合南通实际和发展阶段的特点,统筹推进、重点突破,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坚持“好”与“快”的统一,突出项目建设,推动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
持续扩大有效投资。落实国家和省扩大投资的政策措施,科学布局投资,重点投向重大产业、重大基础设施、高科技、生态和民生项目。到“十三五”末,累计新开工亿元以上产业项目3000个,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万亿元,产业投资和技改投资比重不断提高。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优化投资环境,创新投资方式,吸引社会资本加大对基础设施领域的投资,更多进入教育、医疗、养老等社会服务领域。完善项目推进机制,加强对项目建设的督查考核。
坚持内外需协调拉动。实施信息智能、健康养老、教育文化、休闲旅游、绿色生态、农村消费等六大工程,加快形成消费新热点。推进标准、质量、品牌、信誉“四位一体”建设,引导企业优化产品和服务供给,释放消费潜力。用足促进外贸回稳向好政策,推广跨境电子商务、外贸综合服务等贸易方式,发展服务外包产业,确保进出口稳步增长。
支持实体经济发展。高度关注实体经济运行状态,着力改善企业经营环境。规范市场秩序,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培育要素市场,构建资源高效配置的市场机制,降低商务成本,助力企业减负增效。用好工业存量资产交易、公共资源交易等平台,促进资源整合。加快企业上市步伐。加大服务力度,优化发展环境。深入开展“南通企业家日”、“企业服务周”、机关干部挂钩服务企业等活动,对重点产业和企业实施精准扶持,切实解决用地、融资、用工等困难。继续组织好“张謇杯”杰出企业家和“名企、名品、名人”评选活动,营造全社会重视实业和尊重企业家的良好氛围,激励企业坚守实业、专注创新、永续发展。
(二)推动转型发展重点突破。坚持以产业转型为核心、城市转型和交通转型为支撑,打好转方式调结构促发展的硬仗。
加快产业转型。着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形成具有南通特色和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重点发展高端纺织、船舶海工、电子信息三大支柱产业,积极培育智能装备、新材料、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三大新兴产业,构建“3+3+N”先进制造业体系。加强对重点产业发展的研究、规划和政策支持,培育一批百亿级龙头企业、重点示范园区和特色小镇。推进“两化”融合示范工程,支持发展一批智慧工厂和智能车间。依靠科技改造传统产业,坚决淘汰落后产能。推动建筑产业转型升级,增强建筑企业市场竞争力,保持建筑强市优势。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以服务业集聚区为载体,发展现代金融、现代物流、软件研发、信息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健康养老、家政服务等生活性服务业。促进楼宇经济发展。推动旅游业与文化、生态、城乡建设融合发展。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大力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积极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建设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和现代农业示范区。
加快城市转型。推动中心城市和县城发展由外延型向内涵型、功能型向生态型、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科学编制、严格执行规划,推进“多规合一”,加强重点区域城市设计。建设智慧城市、海绵城市。开展花园城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和国家森林城市“三城同创”,实施增绿、清水、畅通、便民四大行动。加强城市执法管理,完善治理机制。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优化城镇空间布局,注重县城特色塑造和功能完善,提升镇村规划建设水平。
加快交通转型。推动交通建设由单一体系向综合枢纽转变、由基本通达型向集成运输型转变、由传统分散型向现代智能型转变。探索绿色低碳发展新模式,推进交通智能化建设,提高市内市外互联互通水平。加强港口资源优化整合,推进港口管理、投资运营和集疏运体系一体化。加快建成沪通铁路、盐通客专、火车西站枢纽等重大基础设施,积极推动北沿江高铁、沿海高铁等前期工作。加快锡通高速、海启高速、宁通高速扩容等高速公路建设。推进兴东国际机场改扩建工程建设。开工建设城市轨道交通,完善快速干线、内河航道等网络。
(三)坚持创新驱动发展。突出科技创新,鼓励业态创新、模式创新,加快形成以创新为引领的发展方式。
培强创新主体。围绕“3+3+N”重点产业完善创新链,推动创新政策、资源、要素等向重点产业和企业集聚。实施创新型企业培育行动计划,发挥企业的创新主体作用,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和成果转化,鼓励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强化重点企业创新转型试点示范,扶持创新型小微企业发展,打造10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龙头企业、100家国内行业骨干创新型企业、1000家高新技术企业,形成由领军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组成的创新梯队。
做优创新平台。加快各级各类科技园区建设,发挥创新资源集聚辐射作用。高起点打造中央创新区,做大做强南通高新区,力争省级高新区各县(市)区全覆盖,建设一批国家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区。支持高标准建设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等载体,大力引进知名高校、科研院所来通设立研发机构和技术转化基地,加快公共研发机构建设,加强关键领域核心技术攻坚。推进大中型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促进企业研发资源共建共享。搭建技术转移和知识产权运营交易平台,推进产业技术联合研究中心、公共技术服务中心、公共检测平台和金融服务平台建设。
汇聚创新人才。积极推进青年和人才友好型城市建设,全面落实“人才八条”政策,打造长三角北翼人才高地。组织实施新一轮江海英才计划,着力引进培养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高技能人才等各类人才,深入实施“千人计划”、“双创计划”等重点人才工程。支持本地高校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建立人才政策共享机制。高度重视青年和人才的成长,用更多的发展机会、更美的城市环境和更优的居住、教育、医疗等生活条件,吸引众多青年和人才来通创新创业。
营造创新环境。打造更有活力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用优化制度供给的“加法”换取创新创业的“乘法”。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市激励创新的政策措施,加大对科技成果应用和产业化的扶持。加快改革科技成果产权制度、收益分配制度和转化机制,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让科研人员取得更多股权期权等合法权益。着力营造尊重人才、尊重创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文化和社会氛围。
(四)拓展开放开发新空间。抢抓“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发展机遇,坚持高水平开放、高起点开发,实现开放开发新跨越。
增创开放型经济新优势。把握国际资本流动和产业分工的新趋势,面向日韩新港台、欧美等重点国家和地区,针对重点产业和世界500强企业实施精准招商。把握经济新常态下产业转型升级的新特征,聚焦北上广深和央企、上市公司、知名企业等,着力引进一批带动力强的重大产业项目。鼓励通籍企业家返乡投资。提高招商组织水平,加强队伍建设,完善考核机制。积极对接“一带一路”重点国家和地区,发挥新侨之乡的优势,推动产品、产能、劳务等“走出去”。完善配套功能,提升口岸开放水平,推进大通关体系建设。
深化江海联动发展。落实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加强跨区域合作,深度对接上海、融入苏南,优化沿江生态、产业和城镇布局,提升沿江发展质态。用好省支持沿海发展政策,以通州湾江海联动开发示范区建设为重点,坚持绿色发展,加强重点产业研究,突出重大项目招引,打造沿海经济发展增长极。加大沿海前沿区域基础设施投入,加快推进通州湾港区、洋口港区和吕四港区建设,提高沿海产业承载力和竞争力。
推动园区提档升级。完善园区基础设施,提升综合配套和服务功能。发挥好园区产业集聚、特色发展的主阵地作用,招引高端产业项目,加大产业转型升级力度,打造规模化的产业集群。复制推广自贸区先行先试经验,加快南通综合保税区建设,重点发展保税加工、保税物流、保税服务、口岸作业等业务,推动与江港、航空港联动发展。提高各类跨江跨国(境)合作园区建设水平。推进国家和省级生态园区创建。增强园区综合实力,推动各类园区在同类园区考核评价中争先进位,鼓励各县(市)区申报省级园区,支持如东、启东等地的省级开发区升格为国家级开发区。
(五)打好全面深化改革攻坚战。坚持突出重点、整体推进、强化督察,深化各方面改革,努力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上取得决定性成果。
着力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按照中央和省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决策部署,落实好我市“三去一降一补”政策措施,引导产品升级,降低企业成本,优化资源配置,防范金融风险,切实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着力深化土地、金融、户籍、科技、投融资等领域改革,增强发展新动能,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民营经济在南通经济发展中举足轻重,要不断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保持民营企业的良好发展势头。
深入实施陆海统筹发展综合改革。全面落实国家发改委批复的试点要求,围绕加快促进沿海和内陆联动发展、沿江沿海资源互动融合,推出一批重大改革举措。重点构建陆海土地、江海港口、生态环境资源、产业布局等统筹利用与合理配置的体制机制,为推进转型发展提供要素保障和空间支撑。建立统一规划管理、区域分工协作、利益合理分配的运作机制,充分调动各地各方的积极性,形成优势互补共建共赢的良好局面。
统筹推进其他领域改革。以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试点为重点,深入开展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深化部门内部、跨部门跨行业和区域性综合行政执法改革,不断提升“放管服”质量水平,打造更有效率的政务生态系统。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完善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深化叠石桥国际家纺城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完成医改试点任务。深化新型城镇化试点,完善城市转型发展配套制度,增强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深化民主法制、生态文明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改革,健全各领域制度体系。深化党的建设制度和纪律检查体制改革,完善落实“两个责任”机制,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
(六)大力推进文化强市建设。顺应社会发展进步和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的新需求,推动文化繁荣,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加强先进思想文化引领。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弘扬南通精神结合起来,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强化意识形态阵地建设和管理。促进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打造重点新型主流媒体。走好网上群众路线,唱响网上主旋律。大力发展哲学社会科学。
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以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目标,推进南通大剧院、南通美术馆等重点文化工程建设,繁荣文艺精品创作,开展丰富多彩的公共文化活动,引导文化资源向基层倾斜。培育壮大文化产业,扶持发展历史经典产业,加快唐闸古镇等文化产业集聚区建设,做强报业集团、广电集团等骨干文化企业,推动文化与旅游、科技、金融等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培育壮大文化人才队伍。
弘扬江海特色文化。深入挖掘和研究江海文化丰富内涵,增强文化认同感、影响力。加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和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利用,注重蓝印花布、沈绣等文化遗产传承和发展,推动南通戏剧、书画、杂技等多种文学艺术门类百花齐放。
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加强文明素质养成教育和全民家庭家风建设,推动城乡文明一体化建设。制度化、常态化、长效化开展江海志愿者服务,培育选树道德模范、时代楷模、中国好人、最美人物等各类典型,倡导文明新风。推进诚信体系建设,完善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以长效管理机制推动文明城市常态化建设,蝉联全国文明城市,争取部分县(市)进入县级全国文明城市行列。
(七)推进民主法治和社会建设。扩大人民民主,丰富民主形式,创新社会治理,打造更加和谐的社会生态系统。
加强民主政治建设。拓宽公民有序参与渠道,畅通社会诉求表达,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完善党和政府重大决策前充分协商、广泛听取社会意见的制度,探索实行民意调查和专家咨询制度。完善党委议事规则,落实政治协商规程,推动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完善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支持人大、政府、政协开展工作。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支持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参政议政。发挥人民团体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作用,推进群团组织改革创新。推进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进一步巩固军政军民团结。
加快建设法治南通。深入推进依法治市,深化法治创建,实施法治南通建设五年规划。加强市委对立法工作的领导,高质量、精细化推进重点领域立法。坚持依法行政,突出法定、规范、高效、公开,加快建设法治政府。支持法院、检察院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开展“七五”普法教育,提高全民法治素养,使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成为全社会的良好习惯。
深化社会治理创新。健全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切实维护社会政治稳定。坚持综合施策,做好信访工作。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将预防纠纷贯穿重大决策、行政执法、司法诉讼等全过程。完善立体化现代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加快创建平安江苏示范区。加强重点区域、重点人群管理,继续抓好安全生产,强化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增强防灾减灾救灾能力,不断提高公共安全水平。加强政法队伍和基层阵地建设,夯实社会治理基础。
(八)优先保障和改善民生。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动民生改善与经济发展良性互动,在共建共享中让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
优先支持就业创业。完善就业创业政策和服务体系,大力促进大学生、农村富余劳力、失业人员和转岗职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创业,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围绕产业发展加大技能型人才培养和创业扶持力度,鼓励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继续教育,着力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
优先促进居民增收。突出工资性收入这一增收主体,通过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提高企业劳动生产率,不断增加职工工资;提高居民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实现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与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统筹推进“三农”工作,开辟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新途径。实施脱贫致富奔小康工程,提前完成新一轮脱贫任务。
优先完善公共服务。以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为重点,加快健康南通建设。实施人才、资源“双下沉”,促进服务能力、服务效率“双提升”,基本实现医疗资源均衡配置。推动各类保障制度有机衔接,健全重大疾病医疗等专项救助制度,有序推进基本照护保险制度。完善住房保障制度。统筹发展各类教育,优化师资队伍,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建成教育现代化市级示范区。建设体育强市,增强全民体质。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落实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建成多层次、多元化的养老服务体系。争创国家食品安全城市。统筹发展妇女儿童、残疾人、慈善、红十字和关心下一代事业。
(九)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建设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的花园南通。
严守生态红线。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把环境容量、生态承载力作为规划刚性约束条件,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提高生态空间占比。牢牢守住城市开发边界、耕地保护和生态保护三条红线,加强饮用水源地、沿江沿海湿地、风景名胜区等生态红线区域保护,确保生态功能不降低、面积不减少、性质不改变。按照绿化、彩化、珍贵化的工作理念,加大植树造林力度,不断提升绿色南通建设水平。
提升环境质量。创新绿色生产方式,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实施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工程,强化节能减排和资源综合利用。倡导绿色生活方式,试点并推广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处置,积极推广绿色建筑、新能源汽车等环保产品,推动形成绿色消费、绿色出行、低碳生活的习惯。加强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管理,重点提升沿海前沿、镇村、园区设施配套程度和使用效能。工程化、项目化推进大气、水、土壤污染治理,加强农村面源污染治理,着力削减污染物排放总量。强化环境综合整治,绘制南通生态地图,对重点污染源实施动态管理,铁腕整治环境突出问题。实施村庄环境提升行动,巩固提升“四位一体”长效管理机制,建设美丽宜居乡村,促进城乡生态文明一体化。
健全制度体系。全面实施排污权交易和碳排放权交易。完善水环境区域补偿等生态补偿制度,创建国家级水生态文明城市。建立覆盖固定污染源的企业排放许可制度。完善环境应急管理机制。制定并实行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制度,严格领导干部生态文明建设绩效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
以更严更实要求全面加强党的建设
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在加强党的领导。要深刻认识新的历史条件下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极端重要性,认真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从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入手,巩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成果,更严更实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要提高党委领导经济工作的能力和水平,探索党的建设与经济工作同规划、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的融合党建新路径,推动党的建设走在全省前列。
(一)以理想信念教育为重点加强思想建设。强化以中心组学习为龙头的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发挥好党支部主体作用和党校教育培训主渠道作用。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突出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党性锤炼,增强党员和干部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持学习教育抓在平时、融入日常、学以致用,把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与学习型社区、学习型企业、学习型家庭建设结合起来,进一步用好江海大讲坛等载体,教育党员和干部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
(二)严格规范党内政治生活。落实中央关于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规定,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优化党内政治生态。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严格执行领导班子议事决策规则,“三重一大”等事项必须集体讨论决定。党委(党组)书记要带头执行民主集中制,充分发扬党内民主,善于集中正确意见。认真开好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经常性地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建立健全保证民主生活会质量的长效机制。落实基层党组织“三会一课”、主题党日、警示教育等制度,完善党员定期评议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党员党性定期分析和民主评议等制度,提高党内组织生活质量。
(三)建设全面过硬的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严格执行干部任用条例及配套制度,严格执行职数预审、全程纪实、“四凡四必”等规定,坚持好干部标准,规范做好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严防干部“带病提拔”。选优配强党政正职,不断优化领导班子知识、专业等结构。坚持老中青相结合的梯次配备,加大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力度,有计划地安排年轻干部到基层和企业锻炼。完善管理全面、标准严格、环节衔接、措施配套、责任分明的干部管理体系,健全干部经常性提醒教育机制。完善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制度,推进新提任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公开试点工作。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形成能者上、庸者下的机制。进一步做好离退休干部工作。
(四)分类分层推进党组织建设。针对不同类型、不同领域、不同层级党组织特点,探索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和党员领导干部抓党建“一岗双责”制度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县(市)区委,要按照党章和地方委员会工作条例的规定,充分发挥领导核心作用,提高领导水平、执政能力。城市和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要配强乡镇(街道)、村(社区)党组织书记,重点提升村(社区)党组织统筹党建资源和社会资源能力,不断增强政治功能和服务功能。国有企事业单位、“两新”组织等党组织建设,要全面实现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机关基层党组织建设,要优化工作机制,探索推行机关部门(单位)党组副书记兼任机关党组织书记,强化机关基层党组织服务大局、教育管理、促进和谐的能力。高质量做好发展党员工作,探索流动党员“双向共管”机制,及时处置不合格党员。健全完善党代表工作制度,充分发挥党代表的作用。
(五)锲而不舍抓好作风建设。围绕推进转型发展、加快富民进程,引导各级干部进一步激发抓项目促发展的工作干劲,增强抓改革增活力的责任担当,形成抓落实求实效的行动自觉。完善和落实党员干部调查研究、联系群众等制度,建立及时解决基层困难和群众诉求的工作机制。完善机关综合绩效考评机制,探索推行能级考核,定期开展群众评议机关活动,促进机关转变职能、转变作风,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落实改革创新容错免责机制,鼓励开拓创新、担当负责。整治不作为、乱作为,激励党员干部在服务企业、服务群众、服务基层中争先创优。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省、市委十项规定,对顶风违纪、隐形变异等问题,从重处理、严肃问责。
(六)大力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实施党风廉政建设责任清单项目化管理,坚持“一案双查”,压实党委主体责任、纪委监督责任。认真执行党的廉洁自律准则、纪律处分条例和问责条例等法规制度,细化配套措施和工作规范,坚决维护党规党纪的严肃性。探索践行“四种形态”的工作机制,把监督执纪问责做深做细做实,真正体现对党员干部的严格要求和关心爱护。把纪律审查工作放在突出位置,严肃查处违反党的纪律行为和腐败问题,查纠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形成反腐败斗争的压倒性态势。加强权力运行监督制约,加大督导巡察力度,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腐败。
同志们,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的坚强领导下,以更加开阔的视野、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扎实的作风,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为推进转型发展,加快富民进程,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