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委十一届十一次全会工作报告

来源: 发布日期: 2016-01-18 浏览次数:

  宋乐伟同志在区委十一届十一次全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这次全会的主要任务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视察江苏重要讲话精神,按照省委十二届十一次全会和市委十一届十次全会的最新要求,总结今年工作,谋划我区“十三五”发展,审议《中共南通市通州区委关于制定通州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草案)》,部署明年工作,动员全区上下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进取,凝心聚力、攻坚克难,为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新通州而不懈奋斗!
  下面,我根据区委常委会讨论的精神,讲四个问题。
  今年工作简要回顾
  今年以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宏观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们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市委决策部署,牢牢把握工作主线,切实加强统筹协调,各方面工作取得新进步,完成全年主要目标任务,为“十二五”发展划上了圆满句号。经济运行稳中有进。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强招商攻项目、稳运行防风险,保持了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预计(下同)全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940亿元,同比(下同)增长10%;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超80亿元,增长14.4%,我区跃居全国科学发展百强区(市辖区)第30位。狠抓招商选资,同步推进重大项目和优质中小项目,丽智电子、艾伯勒斜拉索、沃德新材料、旭东压铸等一批项目成功落户,实际到账外资超3亿美元。狠抓项目推进,华电热电、深南电路等开工建设,全年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27个,省市级重大项目完成投资超年度计划85个百分点。狠抓实体经济,继续落实扶持企业发展政策,强化要素有效供给,百强企业纳税增长9.3%。加强经济运行风险监测管控,高度关注、协调解决企业资金周转困难等问题,守住了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的底线。巩固提升政府机构改革成果,推进简政放权,设立行政审批局,积极开展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试点。创新转型务实奋进。把抓创新促转型摆在核心位置,协同推进科技创新和转型升级。创新载体加快建设,科创大厦投入使用,江海圆梦谷正式开园,成功举办首届创新创业大赛,新世纪大道众创集聚区获得省级试点。创新资源加快集聚,新增高新技术企业49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长14%;新增创业投资管理公司13家,各类基金完成投资3.94亿元,“苏科贷”总额全省县(市、区)第一;3家企业新三板挂牌,“一街一港一中心”金融集聚区框架初步形成;新引进高层次双创人才53名,新增创新创业项目31个,7个项目列入省双创计划。平台功能加快提升,省产业研究院纺织丝绸研究所成功落户,南通纺织丝绸产业研究院揭牌运行,海兰信海外并购基金成功收购德国罗克森公司,建筑研究院承担的市级重大科技计划通过中期检查。主导产业加快改造,家纺产业列入国家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建设试点,40个项目列入省重点技改计划,新增省市级两化融合试点企业7家,高新区获批省两化融合示范区。新兴产业加快培育,汽车零部件、新能源汽车等板块集聚效应不断增强,新兴产业产值增长15%。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家纺电商交易额突破150亿元,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实现出口260万美元,跨境贸易电子商务试点获批,服务业增加值占比提高1.5个百分点。建筑业施工总产值突破1500亿元,新获鲁班奖3项,其中市民中心工程荣获首个本土鲁班奖,3家企业入选全国民营500强。城乡发展协调并进。加大城乡统筹力度,着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城乡发展一体化。平稳实施行政区划调整,城镇规模布局更加科学合理。G345南通东绕城中段、南通人民路东延二期、世纪大道东延等干线道路成环成网,交通实现与主城区深度接轨。编制城区地下空间利用、慢行系统、地下管线、城市家具等6项规划,有序推进“一河两岸”示范段工程,改造提升新世纪大道、银河路,建成运盐河公园示范段,投放600辆公共自行车方便市民出行,18个老小区改造完成,城市功能品质持续提升。镇村发展不断提速,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通州核心区加快建设,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303个,新增土地流转3.23万亩、设施农业2.2万亩。扎实推进农村改革,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全面展开,“双置换”改革初见成效,实现农村产权交易网络全覆盖。村级集体经济持续发展壮大,所有村集体收入均超30万元。全面完成国家土地例行督察各项任务。村庄环境综合整治深入推进,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建成农路150公里,实现公交村村通。生态环境更趋优化,全力实施5大类16项生态建设重点工程,新增绿化面积2.52万亩,秸秆机械化还田40万亩,整治钢丝绳厂31家,淘汰燃煤锅炉119台,建成城镇污水管网44公里,益民污水处理厂迁扩建工程、溯天污水处理厂投入运行,查处环境违法案件157件。民生福祉不断增进。紧扣“七个更”要求,扎实推进10件24项民生实事,人民群众获得感切实提升。多渠道促进就业增收,新增城镇就业人数9316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增长8.9%和10%。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稳步实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基本养老、医疗等主要险种参保率均达98%以上,保障性安居工程和棚户区危旧房改造均超额完成省定目标任务。全面启动新一轮教育现代化建设,中小学布局不断优化,5所完中完成初高中分离,通州高级中学迁入新校区。深入推进综合医改,探索分级诊疗就医模式,实施医疗联合体试点,促进了医疗卫生资源下沉、重心下移。加快发展养老事业,南山颐养中心竣工验收,异地新建两家镇敬老院。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央视少儿频道专题播出“童声”基地少儿文艺精品,省青少年“小茉莉花奖”声乐大赛成功落户通州,创排大型音乐儿童剧《田梦儿》获省委宣传部重点扶持并在全省巡演,圆满举办第七届“江苏戏剧奖·红梅奖”赛事。城乡体育设施进一步完善,新增体育场地两万平方米,举办了中国羽毛球俱乐部超级联赛等一系列重大赛事,创成省首批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示范区。完成违建寺观专项整治年度任务,顺利通过全国文明城市和全国卫生城市复查,社会发展水平评价指数全市第一。深化法治通州、平安通州建设,法治建设群众满意度全省领先,创成全市惟一省级现代社区治理创新实验区。严格落实信访维稳和安全生产责任制,精心组织开展“关爱生命、关注安全”大宣讲,社会大局和谐稳定,被评为省平安区。党的建设扎实推进。始终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政绩,召开区委全会专题研究部署全面从严治党工作,出台推动全面从严治党迈上新台阶的意见及相关配套制度。扎实做好宣传思想工作,深化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积极开展立体式巡回宣讲。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选树“十类十佳”百名典型,公民道德素质不断提高。严格落实《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和市“2+8”配套制度,实施优秀年轻干部“5311”培养计划。探索建立基层党组织书记抓党建工作“10+X”责任体系,全面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深入实施党建惠民服务工程,创新社区党建“335”模式,组织开展“寻找最美党员”活动。严格落实“两个责任”,认真开展党风廉政建设督导巡查。强化综合电子监察平台建设,实现对镇区园(街道)全覆盖。坚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始终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1-11月,全区各级纪检监察组织立案查处违纪违法案件229件,总量增长47.7%,其中查处科级干部36件,给予党纪政纪处分193人,挽回经济损失3143万元。与此同时,人大、政协深入调查研究,积极建言献策,实施有效监督,有力推动了各项重点工作的落实。人武、统战、群团、老干部、关心下一代等各项工作都取得新成绩。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具体把握了四个方面:
  (一)贯彻精神保持定力。坚持把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视察江苏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带头加强学习,保持政治定力,并切实用讲话精神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区委中心组集中学习14次,突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三严三实”要求等重点,开展专题辅导、研讨交流。坚持以“关键少数”为引领,带动大多数、影响全社会,形成中心组、宣讲团、市民讲坛等多种载体有机融合,区镇村三级联动学习的格局。通过持续深入学习,广大党员干部进一步加深了对“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强富美高”发展定位、“五个迈上新台阶”重点任务的领会和把握,进一步增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二)谋划发展激发活力。坚持把编制好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作为全年的一件大事牢牢抓在手上,区委成立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开展调查研究和文件起草工作。经过几上几下,集中各方面智慧,形成了提请这次全会审议的《建议(草案)<讨论稿>》。主动把中心城区放到陆海统筹江海联动发展的大格局中谋划和定位,以南通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研究为契机,进一步深化战略布局研究,全面拉开120平方公里发展框架,建成区面积拓展到“十一五”期末的1.6倍。积极抢抓沪通长江大桥等交通基础设施加快建设的重大机遇,超前谋划高铁新城发展,成立指挥部高标准编制发展规划、高效率推进开发建设,并把它作为“十三五”期间大交通大建设大投入的主战场,为通州未来发展增添新动力、注入新活力。
  (三)狠抓落实精准发力。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立足区情实际,对制约发展的顽疾要害,有的放矢,精准发力。去年底就按照“强基础、谋长远、求突破”的思路,确定开展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突破、创新转型提速、城乡品质提升“三个年”活动。今年以来,有部署、有推进、有检查、有考核,一以贯之、善做善成,一批重大项目和优质项目落户开工,创新创业氛围更加浓厚,增强了发展后劲,提升了发展质态。特别是在群众关注度高的环境建设方面,以实施农村河道整治三年行动计划为突破口,带动城乡面貌整体改善。区四套班子齐心协力、动态督察,各相关部门、镇区园(街道)密切配合、协同推进,提前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疏浚河道377条清淤土方460万方,拆除坝头坝埂1226条,绿化河坡3200亩,不仅打造了一批生态河道和水美乡村,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可和称赞,而且在攻坚克难中锤炼了基层党员干部的作风,提振了干事创业的精气神。
  (四)改进作风持续用力。坚持以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为契机,持之以恒抓好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市区委十项规定的落实,着力推动反“四风”、转作风向广度深度拓展。区委常委会自觉做好示范、以上率下,常委班子成员带头上好专题党课,带头开展专题调研,带头搞好学习研讨,带头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带头抓好整改落实。结合省委第四巡视组对我区开展巡视工作,切实强化主动接受监督的政治意识,积极配合巡视组开展工作,对照问题即知即改。巡视组反馈意见后,区委常委会高度重视,迅速成立领导小组,制定整改分工方案,细化分解了68条整改措施,并强化工作落实和督促检查,确保整改任务圆满完成。特别是把群众反映较多的“为官不为”等不严不实问题纳入专项整治内容,大力弘扬“马上就办”精神,推动党员干部积极干事创业、勇于担当作为。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看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经济下行压力依然存在,投资增速放缓,市场需求偏弱,创新能力还不够强,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转型升级有待进一步加快;各项改革举措落地见效还不够快,全面深化改革任务艰巨;社会建设和治理面临许多新情况,存在劳资纠纷、安全生产、环境保护、信访维稳等问题;少数党员干部敢于担当、主动
作为不够,存在不严不实现象,扫除不良作风、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还需下更大力气。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切实加以解决。
                                                            以五大发展理念引领通州发展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全区上下要把五大理念贯穿发展全过程、各方面,以新理念引领新发展。
  切实贯彻创新发展理念,加快实现发展动力转换。创新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动力问题。多年来,我们始终把创新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深入推进科技创新工程,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2.5%,被列为省创新型试点区。但创新能力还不够强,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还不够足,创新仍然还是我区发展的“软肋”。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上海正在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省委提出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苏南正在加快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我区依靠传统要素驱动增长的动力正在减弱,这些都倒逼我们必须一刻不停地加强创新。我们要把创新放到全局的核心位置,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让创新贯穿一切工作,努力走出一条动力更强、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的发展新路。
  切实贯彻协调发展理念,不断增强发展的整体性全面性。协调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这些年来,我们坚持“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各方面在向协调发展、共同发展转变,但不协调、不平衡、不可持续的问题仍然存在,生态环境、民生建设等方面还有短板,城镇建设、文化建设等方面也有薄弱环节。我们要坚持问题导向,着力补缺补短补软。比如,经济协调发展上,着重推进稳增长与调结构平衡,做到调速不减势、量增质更优。区域协调发展上,深入推进陆海统筹、江海联动、跨江融合,促进南部与北部、东部与西部、镇与镇之间均衡发展。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上,重点推进文化强区建设,大力弘扬江海特色文化,促进软实力与硬实力同步提升。
  切实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着力改善生态环境。绿色发展注重的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的问题。从现实看,一方面,生态环境再也承载不了粗放的发展方式,拼环境、拼资源的老路已经走不通;另一方面,广大人民群众对清新空气、干净饮水、安全食品、优美环境的要求越来越强烈,生态环境已成为突出的民生问题,搞不好就会演变成社会政治问题。我们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大力推进美丽通州建设,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努力在绿色发展中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切实贯彻开放发展理念,全面提升对内对外开放水平。开放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内外联动的问题。现在我们利用世界经济较快增长加快自身发展的条件发生深刻变化、利用国际市场扩张增加进出口的条件发生深刻变化、利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和原有比较优势的条件发生深刻变化、利用原有规则招商引资促进发展的条件发生深刻变化,引进来和走出去在深度、广度、节奏上都是过去所不能比拟的,应对外部经济风险、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压力,也是过去所不能比拟的。关键问题是,如何提高开放的质量和发展的内外联动性。我们要充分利用对内对外开放的优越条件,更加主动融入国家开放总布局,积极对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战略,提升园区竞争能力,优化对外贸易结构,不断拓展开放新空间、构建开放新体制,加快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
  切实贯彻共享发展理念,努力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共享发展注重的是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近年来,我们在交通出行、医疗教育、文化体育、区域供水、社会保障等方面,做了一些补短板、打基础、利长远的事,群众得实惠多了,参与和支持改革发展的热情变高了。“十三五”时期,我们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探索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建设新征程,根本的是要实现民生共享。必须从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坚持不懈办好民生实事,努力解决好“七个更”的问题,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让通州的发展更有“温度”,让老百姓的幸福更有“质感”。
                                                             明年工作总体安排
  明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也是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的关键之年,做好明年工作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全区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以及省委、市委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视察江苏重要讲话精神,自觉践行五大发展理念,深化拓展“三个年”活动,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奋力打造创新转型示范区、陆海统筹江海联动交汇区、沪苏通协同发展前沿区、生态和谐宜居区,为建设“强富美高”新通州而努力奋斗!
  按照以上指导思想,明年重点抓好六个方面工作:
  (一)更大力度推进项目建设。充分发挥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关键作用,持续深入开展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突破年活动,优化投向、猛攻重点、提高投效,以有效投资促进稳增长快转型。
  强化招商选资。突出产业导向,以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重点,深化前瞻性研究,在大产业链中找准定位,加快培育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突出规模效应,紧盯世界500强、“中字头”、“国字号”企业,在重大外资项目、央企合作项目等方面实现新突破,力争全年新签约实施1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5个。突出重点区域,加大对欧美、日韩、台湾和北上广深的定向招商力度,着力引进一批高端优质项目。
  拓宽投资空间。实施企业制造装备升级计划,支持企业开展技术改造,加快向数字化、智能化提升,培育智能车间、智能制造示范企业5家以上。推广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等新模式,为创新创业提供有力支撑。鼓励企业更多借力资本市场,新增新三板挂牌企业5家。落实“互联网+”通州行动计划,加大互联网基础设施投资力度,深入推进智慧通州建设。创新投融资机制,加大园区开发、基础设施建设、民生工程等领域的投资力度。发挥政府投资的引导作用,有效撬动民间资本参与重点领域建设。
  提高推进效率。深化区领导挂钩联系制度,继续实行“季季看、家家到”考评机制,充实专业招商队伍,精心组织每月集中签约和季度联合开工活动,大力营造抓招商攻项目的浓厚氛围。以列入省市级计划的重大项目为重点,紧盯关键环节,实施挂图作战,确保恒科纺织新材料二期、展华电子、宝湾物流、四方冷链等项目开工建设,华电热电一期、沃德新材料等项目竣工投产。
  (二)更大力度推动创新转型。践行创新发展理念,持续深入开展创新转型提速年活动,加快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深入推进创新驱动发展。以高新区为主阵地,主动对接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省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和上海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加快发展动力转换。丰富载体平台功能。更高水平、更宽视野推进科技新城建设,提升科创大厦运作水平,完善科技之窗功能配套,整合集聚各类创新资源。深化与中科院等大院大所的合作,加快推进南通纺织丝绸产业研究院、中韩文化产业创意园、新能源汽车设计中心等平台建设,着力引进一批标志性、高端化的创新项目。完善创新创业服务链,加快推进省级众创集聚区建设。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实施创新型企业培育行动计划,深入推进“小升高”,进一步壮大以高新技术企业为骨干的创新型企业集群,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0家以上。完善“政产学研用金介”协同创新体系,提升研发机构运行质量和水平,支持企业持续推进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管理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构筑创新人才高地。深入实施“510英才计划”引进工程、名优人才培养工程和创业“新四军”培育工程,统筹推进六支人才队伍建设,完善优先发展、优先投入的人才工作格局。以主力平台为重点,建立健全人才引进、流动、培养、使用、激励机制,规范项目孵化、加速、毕业配套服务流程,提升人才落地率和毕业孵化率。
  加快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坚持调高调轻调优调强调绿的导向,落实《中国制造2025通州行动纲要》,做强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着力构建产业新体系。优化提升主导产业。以省家纺产业研究院为引领,加快推进省产业研究院纺织丝绸研究所、家纺城众创空间等平台建设,不断完善“研发创意+实体经济+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的新型发展模式。落实省“一区一战略”发展要求,以海兰信海外并购基金为支撑,大力引进欧洲船舶企业和研发平台,不断提升船舶核心部件的自主设计和配套能力。以绿色、智能建筑为方向,以现代建筑产业研究院为支撑,支持龙头企业多元化发展,在全省形成示范带动效应。积极推进供给侧改革,强化品牌和质量建设,创建驰名、著名、知名商标15件,新增省市名牌产品8个。鼓励企业向价值链高端环节延伸,推动制造业由生产型向生产服务型转变,培育一批制造业服务化示范企业。高度关注重点行业运行风险,做到心中有数、对症下药、综合施策,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和区域性风险的底线。大力培育新兴产业。着重在航空配套装备、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创特色,力争新兴产业产值占比提升1.5个百分点。航空配套装备产业要深化与中航工业集团的合作,大力引进航空核心零部件、航空新材料等项目,加快建设航空装备产业园。生物医药产业要以生物材料与组织工程为引领,整合集聚国内外领军人才和创新项目,建设国际一流的生物医药研发转化基地,带动区域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要以新江海动力电子、公爵新能源汽车等企业为支撑,加快由单一的汽车压铸零部件向超大规模储能装备、汽车电子、整车设计和系统集成等领域延伸拓展,着力构建汽车特色产业链。集聚发展现代服务业。以市级示范性集聚区为重点,加快特色服务业园区建设,不断增强承载力和吸附力。围绕科技服务、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等重点领域,加快平台搭建,积极发展平台经济、互联网经济等新业态。以融入主城为契机,着力打造一批高端商务载体,不断壮大楼宇经济和总部经济。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以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为核心,大力发展设施农业、休闲农业、智慧农业,力争新增土地流转3万亩、设施农业1.5万亩。放大开心农场示范效应,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新增示范家庭农场20家、“全托管”服务组织100家以上。完善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充分发挥景瑞院士工作站示范引领作用,深化农业产学研合作。
  (三)更大力度提升城乡品质。践行协调发展理念,更加注重以人为本、量力而行、统筹兼顾,持续深入开展城乡品质提升年活动,加快建设靓丽宜居的通州新城。
  高水平建设中心城区。围绕“人文、生态、宜居”,推动城区建设由打基础、拉框架向重细节、提品质转变。对接好南通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加快中心城区南进西拓,进一步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全力推进“一河两岸”示范段工程,做好船文化文章,使江海文化与沿河风情交融辉映,彰显“水韵通州”风采。加快城东新区、银河新区开发步伐,不断完善生活功能配套,积极推进新型商业业态建设,加速聚集商气人气,推动城市功能提档升级。深化老小区、棚户区综合改造,大力实施河道疏浚、雨污分流和截污改造,启动“海绵城市”规划建设,推动人居空间更加优质化、宜居化。推进朝霞东路东延、希望路北延等工程建设,打通断头路,畅通微循环。规划建设市民广场等3个停车场,增加投放公共自行车300辆,优化和加密公交线路,逐步解决老城区“行车难”、“停车难”问题。
  高起点培育特色城镇。全面启动高铁新城开发建设,强化土地、资金等要素保障,加大拆迁安置力度,加快实施站前快速路、南通长江路西延、通扬运河改道等重点交通工程,大力推进南通西站核心区和平东物流园规划建设,拉开建设框架。市级中心镇要坚持“抓规划、强产业、优功能、聚人气”齐头并进,进一步夯实产业基础和经济支撑,提升公共服务配套水平,切实增强综合承载力和吸引力。其他镇要坚持“特色、精致、宜居、生态”理念,在做优形象、做美环境上实现提升。注重老镇区发展研究,盘活存量资源,统筹用地布局,推动协同发展。大力实施南通人民路东延、兴仁收费站等重要道路和节点绿化,积极推进336省道拓宽改造等工程;启动江通线、海五线等县道大中修工程,加快农村公路建设,进一步优化交通路网。深化城乡管理体制改革,深入推进执法重心下移,加强标准化建设,努力推动执法队伍全覆盖。研究出台户籍制度改革实施意见,加速人口向城镇集聚,稳步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
  高标准打造魅力乡村。深化镇村布局规划调整,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选定一定数量的村庄作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重点,出台相关扶持引导政策,强化地域风情特色塑造,积极推动基础设施、公共资源、服务配套加快延伸覆盖。高度重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因地制宜加大资产资源盘活力度,积极发展物业租赁型、产业带动型、资源开发型、服务创收型、互助合作型等多业态形式的集体经济,多渠道增加村集体收入,切实增强“造血功能”。以美丽乡村建设为载体,深化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加快推进农村河道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强化重点难点攻坚,落实好长效管护机制,进一步巩固整治成果,建成水美乡村10个。以花卉产业园为重点,加快进鲜港乡村旅游集聚区等建设,大力发展农家乐,打造乡村旅游特色品牌。
  (四)更大力度深化改革开放。坚持以深化改革释放原动力,以扩大开放提升集聚力,努力在更大空间整合资源、在更高层面谋求发展。
  抓好重点领域改革。以南通深化陆海统筹发展综合改革为契机,打好全面深化改革组合拳。在简政放权上,以行政审批局为抓手,深入推进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探索实施“线上线下”一体化审批模式,积极开展“多图联审”、“多评合一”,真正实行“一枚印章管审批”,全面实现服务能力、政府权力、市场活力的正向叠加、同频共振。在要素保障上,突出节约集约导向,积极推进同一乡镇范围内村庄建设用地布局调整试点、零散基本农田归并整合试点,实施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探索工业用地供应制度改革,切实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升土地利用效益。加快“一街一港一中心”金融集聚区建设,大力引进金融机构和准金融机构,提高各类基金的投资效率,引导和支持企业转型升级,着力打造金融发展高地。在农村改革上,进一步扩大“双置换”改革试点,积极稳妥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大力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融资,完善农村产权交易市场体系,促进流转交易公开透明、规范运行。
  推动园区内涵开发。围绕“核心极、双前沿、强引擎”目标定位,充分发挥资源承接、功能支撑、产业集聚的重要作用,构筑园区发展新优势。南通高新区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和产城融合两大战略,在特色产业发展、创新载体建设、创新主体培育、创新创业体系构建等方面实现新突破,加快打造人才、创新、产业三大高地,成为区域创新驱动主引擎和新一批国家高新区的标杆。锡通科技产业园要以高端装备制造业为主导,加快推进卡特彼勒设计检测等重点项目和合金机械园、创业园等“园中园”建设,拉开“三纵两横”路网框架,努力打造苏南苏中合作共建示范园区。滨江新区要抢抓综合交通体系建设机遇,实施路网提升、水系畅通、吹沙造田等工程,加快开沙岛-横港沙联动开发进程,成为接轨上海融入苏南的前沿阵地。南通家纺城要深入推进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推动传统企业快速转型,重塑家纺产业生态圈,打造特色众创集聚区。空港产业园要发挥开放口岸优势,加快海关特殊监管平台建设,开展跨境贸易电子商务试点,着力打造长三角地区飞机维修改装基地、航空物流枢纽中心和通用航空运营中心。石港科技产业园要全面拉开框架,完善基础配套,做强智能装备、医疗器械等特色产业,成为引领北部发展的强引擎。
  拓展对内对外开放空间。践行开放发展理念,把“一带一路”作为扩大开放的优先方向,依托开发园区、优势产业以及人脉资源,大力开拓东盟、中东、中非、拉美等新兴市场,着力构建优进优出的开放新格局。鼓励和引导企业“抱团出海”,推动家纺、建筑等优势产业到境外发展,探索建立境外经贸合作区。积极与长江沿线城市开展多节点多层次合作,促进要素合理流动、产业分工协作,实现共赢发展。主动承接上海自贸区溢出效应,深化与上海外高桥物流中心、陆家嘴国际金融中心的合作。
  (五)更大力度改善生态环境。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以南通创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为契机,以实施生态文明重点工程为抓手,促进经济与生态建设良性互动。
  突出减排控污。聚焦存量污染防控,落实循环发展引领计划,推动传统产业绿色改造。实施益民污水处理厂分厂扩建和欣源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推进污水处理配套管网建设,新建污水管网70公里以上,实现市级中心镇建成区污水管网全覆盖。严格项目环保准入门槛,建成污泥无害化处置中心,深入开展企业清洁生产审核,从源头上控制污染。
  强化环境整治。围绕确保PM2.5平均浓度持续下降目标,推广清洁能源,加快淘汰燃煤小锅炉,全面淘汰“黄标车”,强化扬尘管理。突出水环境整治,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实施河流整治专项行动,整治非法排污口。深入开展钢丝绳、印染、化工、电镀等重点行业专项整治,解决区域突出环境问题,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加强生态保护与修复,持续开展植树造林,加快建设绿色通州。
  健全保障机制。加强环境执法体系改革,探索污染物排放权交易,推行区域生态补偿、环境信用修复机制,确保区域生态安全。实施网格化管理,加强环境综合执法监管,开展环境监察标准化建设。培养公民环境意识,引导大众养成绿色、低碳的生活习惯。
  (六)更大力度促进社会和谐。践行共享发展理念,深入实施民生幸福工程,认真办好10件民生实事,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拓宽增收渠道促民富。不断完善城乡就业服务体系,健全区镇村三级就业服务平台,推动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化建设,努力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深入实施全民创业工程,完善“四位一体”创业帮扶机制,推进创业载体建设和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让更多群众投身创业行列,全年新增创业人数1200人。进一步完善保障体系,切实做好被征地农民保障工作,实施“全民参保登记计划”行动,确保主要险种参保率达98%以上。打赢新一轮脱贫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举。“十二五”时期,我区按照农村人均收入低于5000元的标准,实现了3.42万人脱贫。近期,省委省政府明确“十三五”时期以人均收入6000元为新一轮扶贫标准,要按照这一最新要求,抓紧精准识别、建档立卡,在此基础上,大力实施脱贫致富奔小康工程,落实好“扶持生产就业脱贫一批、发展医疗教育救助脱贫一批、探索资产收益脱贫一批、完善保障制度兜底一批”的要求,因人施策、逐个销号。同时,高度关注因病、因灾、因残等返贫群体,加大各种形式的社会救助力度,确保圆满完成脱贫任务。
  完善公共服务惠民生。统筹各级各类教育的现代化建设,全区教育发展水平总体达到省定指标体系要求。大力发展学前教育,均衡配置义务教育资源,实施中小学教育装备提升、教育信息化工程,确保90%以上的义务教育学校通过市现代化学校验收。着力发展职业教育,实施好通州中专二期工程建设。深化公立医院改革,继续强化镇村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一体化管理,推进卫生信息化工程、区域医疗联合体改革,不断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深入推进文化惠民工程,繁荣文艺精品创作,加大公共文化服务场所免费开放力度,提升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成果。推进文化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健全文化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推动文化产业提质升级。积极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加强城乡体育健身工程建设,持续完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继续做好镇敬老院提档升级工作,实施“农村幸福院”项目,加强南山颐养中心运行管理,不断完善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统筹抓好人口计生等其他各项社会事业。
  创新社会治理保民安。加强社会治理三级服务平台建设,规范社会组织管理,努力构建社会共治格局。健全矛盾纠纷网格化排查预警体系,大力推进信访法治化建设,不断提高矛盾纠纷化解稳控质效。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继续以依法行政、公正司法、法制教育为重点,丰富拓展法治通州内涵,实现城乡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全覆盖,保持法治建设群众满意度全省领先,全力争创省法治区。深入推进平安通州建设,完善立体化、现代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树牢安全发展观念,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推进食品药品监管“一中心两平台”建设,加大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整治力度,切实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为建设新通州提供坚强保障
  完成“十三五”开局之年的各项任务,党的领导是根本政治保证。要适应新的形势和任务需要,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深入实施党建工作创新工程,不断提高各级党委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为建设新通州提供坚强保障。
  一要统筹谋划把方向。各级党组织要加强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领导,在把控方向、谋划全局、解决难题上下功夫。要完善党委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制度,进一步创新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观念、体制、方式方法,完善党委研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定期分析经济形势、研究重大方针政策的工作机制,坚持民主集中制,对“三重一大”等事项集中讨论决策,推动党委领导经济社会发展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要善于在国内国际环境的大格局下,以更加宽阔的视野考量和谋划自身发展。要辩证看待全局中有局部、局部中有全局,把握和平衡好各种利益关系,提高利益调节的合理性和精准性。现在,形势变化发展很快,各种矛盾问题错综复杂,应对发展新常态,化解“成长中的烦恼”,都需要专业思维、专业素养、专业方法。要以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为抓手,推动广大党员干部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实质,用科学理论武装好头脑。要把学习宣传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和省市委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重要的政治任务,推动干部培训、宣讲活动、社会宣传“三个全覆盖”。要更加注重加强对新形势的分析、对新问题的解剖,更加注重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不断提高把握运用市场经济规律、社会发展规律、自然规律的能力,不断提高依法办事的能力,从而把手中的方向盘掌控得更好。
  二要管党治党严责任。各级党委(党组)要强化主业主责意识,严格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在思想认识、责任担当、方法措施上把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落到实处,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要把思想建党作为首要任务,突出加强理想信念教育,进一步拧紧党员干部思想上的“总开关”。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深化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做深做透“童声”品牌,广泛开展各类精神文明先进典型评选活动,重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以长效机制引领文明城市常态化建设。坚持党管媒体,加大正面宣传力度,健全新闻发布和政策解读机制,切实提高依法管网治网能力,积极引导社会舆情,有效掌控意识形态阵地。要牢固树立抓基层打基础的鲜明导向,围绕“六强六过硬”要求,拓展“五位一体”工作体系建设,重点突破教育引导群众、引领集体经济发展等课题,强化农村党组织核心地位和整体功能。以纪念建党95周年为契机,广泛开展“最美党员表彰”等活动,推动基层破难题、树品牌。深化“星级基层党建示范点”创建,常态帮扶薄弱基层党组织。建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进一步拓宽村(社区)干部发展空间。坚持“20字”好干部标准,认真贯彻《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及市“2+8”配套制度文件精神,着力规范和完善干部选任程序,严把选人用人关。按照从严管理干部“五个要”若干规定,认真落实党员教育管理“双预警”、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和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等制度,推动从严管理干部常态化。要坚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进一步强化党委主体责任、纪委监督责任,贯彻落实好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纪律处分条例》。充分发挥督导巡查作用,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和制约,加快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继续保持严惩腐败的高压态势,以坚定决心减存量、遏增量。毫不放松抓好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市区委十项规定的落实,切实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四风”问题,对68条省委巡视组反馈意见整改措施,坚决打好攻坚战,不达目的绝不收兵,加快形成作风建设新常态,持续创建“三清”示范区。
  三要凝心聚力抓落实。中央和省市委对“十三五”发展的大政方针已经明确,区委《建议》对通州“十三五”发展作出总体部署和安排,要按照谋事实、创业实、做人实的要求,一着不让抓落实、见成效。要健全抓落实的责任机制。科学进行责任分解,把目标任务分解到部门、具体到项目、落实到岗位、量化到个人,以责任制促落实、以责任制保成效,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局面。特别是对区委《建议》提出的工程、计划、制度、行动等工作抓手,要切实做好责任分工和细化工作,使之可操作、易评价、能考核,确保得到不折不扣落实。要弘扬抓落实的工作作风。抓落实关键看干的结果怎么样,喊过了不等于做过了、表现了不等于执行了、做过了不等于做好了,要继续发扬务实、踏实、扎实的作风,坚持“往下落一个层次”,把“十三五”发展的蓝图转化为施工图、作战图,形成具体的载体和抓手,确保重点工作抓得住、有实效。对于谋定的事项、看准的工作,要咬定青山不放松,一步一个脚印走、一锤接着一锤敲,不达目的不罢休。对于需要长期接力的工作,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既有当前考虑,也有长远部署,以持久的耐力和韧劲一任接着一任干、一棒接着一棒传,坚持不懈,持之以恒,久久为功。要汇聚抓落实的强大合力。不断创新群众工作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深入开展“三解三促”等密切联系群众的活动,遇事多听群众意见,及时解决群众诉求,努力在服务群众中教育群众、引导群众、团结群众、激励群众。要善于统筹兼顾,把人大、政府、政协的作用更好发挥出来,把党的统一战线、人民团体、各界人士等方面力量广泛调动起来,把全社会创业创新的活力充分释放出来,巩固发展政通人和、心齐气顺的生动局面。要把“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的成果转化为抓落实的动力,引导每一位干部珍惜来之不易的岗位和机会,主动担当,敢于负责。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健全有利于科学发展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着力解决少数干部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问题。结合换届工作,进一步优化班子和干部队伍结构,加强优秀年轻干部培养,加大干部交流力度,健全在实干中发现人才、提拔人才的机制,鼓励创新、宽容失败,激发广大党员干部比学赶超、干事创业的热情。
  同志们,“十三五”发展的号角已经吹响,建设“强富美高”新通州的使命催人奋进。让我们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振奋精神、开拓进取、扎实工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探索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建设新征程而努力奋斗!

版权所有:南通市通州区社科联苏ICP备19043821号